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级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城市化进程,助推“两化”互动,聚集城市人气、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竞争力,现就做精城市作出如下决定。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全县经济发展为中心,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中导入生态意识、精品意识、文化意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滨江新区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建设“半城山水半城竹”的滨江宜居城市。
二、工作目标
到“十二五”末,建成形象精致、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滨江宜居城市,基本实现“产城一体、景城一体、文城一体”。
(一)城市规模实现大扩展
完成城建投入35亿元,建成区达到8平方公里以上,城市人口达到8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2%以上。
(二)城市功能实现大配套
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大幅度提高城市绿地广场、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覆盖面。城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休闲等功能完善、设施齐全。
(三)城市品位实现大提升
完成滨江景观带建设,基本建成城市三大水系,完成城市风貌改造,竹文化成为城市主题文化,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四)“两化”互动实现大发展
机械产业园区、竹编产业园区、滨江新区三大城市新组团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增长极。
三、工作重点
(一)坚持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
坚持从城市整体出发,谋划空间布局,以“两化”互动发展为契机,实现城市与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的有机链接。坚持城市北拓、西进、东优发展方向,积极构建以一环为核心、二环串新城的发展体系。强化功能组团之间协调联系,实现城市、人、自然的和谐统一,打造精品城市。2012年完成县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水系、城市绿化、城市风貌等专项规划。2013年完成乡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专题会议、专家评审、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审定批复三级规划评审制度,从严查处违法违规建设。
(二)注重功能配套,拓展承载能力
以满足人的多样性需求为目标,大力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按省内一流标准,积极构筑县城二环道路主骨架,结合青神城市文化主题,高品位推进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配套建设学校、医院、集贸市场、广场、公园、文化体育设施等公共设施,打造高品质住宅小区和商业综合体,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锦绣小区等安居工程。2013年,完成老城区市政道路综合整治,建成锦绣大道,打通青衣大道东延线,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建成投运,开通城市公交,完善城市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十二五”末,建成政务中心、文体中心、财富中心,新建城市绿地广场10个、集贸市场2个、公共停车场10个、公共厕所20个、垃圾地库10个。
(三)挖掘人文内涵,彰显城市特色
依托竹编文化,建设集种植、加工、体验、销售于一体的竹编产业园区,将其打造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城市道路、路灯、红绿灯、建筑风貌、广告牌、广场和公园建设改造过程中全方位融入竹元素,体现城市竹文化特色。建设竹风貌特色街3条,倾力打造竹艺大道、青衣大道、锦绣大道等竹景观长廊,营造竹乡韵味。
深度挖掘竹编文化、东坡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蚕丛农桑文化资源,建设蚕丛祠、苏母公园和东坡初恋广场,打造学道街、文林街等特色文化街。
(四)打造滨江新区,塑造城市名片
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2.8平方公里滨江新区。以滨江道路骨架网、商业中心、政务中心和文化体育中心建设为龙头,形成滨江新区基本格局。以滨江景观带建设为亮点,融入古阁清风、仙池夜月、芙蓉春晓、虎渡横舟、灵岩石笋、宝镜寒潭、三山牧笛、麒麟瑞井八大景观小品,塑造传统文化与生态景观相结合的城市名片。延续“城市记忆”,建设“青神老街”。实施引江入城工程,结合鸿化堰城区段、护城河综合整治,建设城市生态活水景观群。以打造宁静、舒适的滨江居住环境为基点,建设省内一流的高品质社区和商业休闲体验区。“十二五”末,基本完成滨江新区建设,凸显“文景互融、水城共生”的独特魅力。
(五)繁荣第三产业,聚集城市人气
大力发展金融、商业、房地产、物流、特色餐饮和娱乐等现代服务业,积极鼓励知名品牌企业和连锁店入驻青神。到“十二五”末,引进商业银行1家,新建物流中心1个、商业综合体2个、汽车专营维修4S店1—2个。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积极引进省内外有实力、有理念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来青神投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力争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打造高品质住宅小区5个。
实施“五大进城”工程,提高城市人口聚集度。推进产业工人进城,支持县内企业、引进县外企业在城市修建小区。推进农民工进城,拓宽就业渠道,放宽落户政策。推进养老进城,实施老龄战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推进教育进城,鼓励社会办学,加快实施“23311”工程。推进医疗进城,健全医疗保障体系,鼓励创设专科门诊,大力发展社区医疗中心。“十二五”末,城市人口达8万人以上。
(六)推进城市经营,破解资金瓶颈
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探索包括BT、BOT、银行融资等在内的多种运作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建设和经营,破解城市建设资金瓶颈。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积极盘活利用特许经营权、广告使用权、路桥冠名权等城市资源,增加城市经营收入。积极宣传包装营销城市,提高城市对资金、人才、智力集聚能力。坚持规范操作经营土地,严格执行招拍挂制度。在城市开发和建设中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
(七)强化精细管理,改善人居环境
建立精细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提高网格化管理覆盖面,构筑高效、统一、集约、节省的城市管理格局。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红线、黄线、绿线、蓝线、紫线“五线”管理。贯彻落实《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强化各类城管、环卫设施设备的配置,实现“清扫靠机器、保洁靠人员、秩序靠执法”。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指导,培育物业管理企业,规范物业管理秩序。
以优良的环境资源来规划建设城市,充分利用山体、水源、湿地、绿地塑造鲜明的城市环境特色。治理鸿化堰、护城河、柳溪河,使城区活水水质达到景观水标准。构建绿地广场、林荫道、自然植被、立体绿化为一体的绿化生态系统。积极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生态县,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十二五”末,城区集中绿地面积达到50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四、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构建县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城市建设发展新格局。成立县城镇建设重点项目推进组,统筹协调城市建设项目推动涉及的重大政策制定、重大事项决策、重点项目推进,并健全工作制度,明确目标职责,细化工作方案,狠抓项目建设。
(二)强化人才保障
积极培养和引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紧缺的创业团队和人才。有计划地组织城建队伍参加学习培训,聘请规划建设专家定期举办城市建设专题培训班,着力提升城建队伍专业素质。
(三)强化责任保障
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建设发展共同责任机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制定科学的指标考核体系,建立专项考核激励机制,重奖在城市建设中贡献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优先提拔重用在城市建设中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汇集全县智慧和力量参与城市建设和发展。
(四)强化服务保障
深入开展“主动作为创一流”活动,推行精细化管理,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重大项目代办制,坚决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确保干成事、不出事、出经验、有成效。
上一条:中共青神县委 青神县人民政府关于做活旅游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决定
下一条:青神县实施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09年全县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