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手机赌钱游戏 >> 审计局 >> 信息公开 >> 正文

审计署

近年来审计创新和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基于36份省级审计机关调查表的分析

第16期

  
日期:2017年08月30日  来源:审计署审计科研所  点击:[]
分享: 

摘要

2017年3月,中国审计学会秘书处办公室向全国各省级审计学会发放了《省级审计机关创新情况与未来发展调查表》。36个省、区、市的调查表共列示审计机关创新信息96条,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或问题99个,并针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提出了130条应对之策。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省级审计机关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审计工作管理、大数据和信息化审计方面;审计未来发展面临八个主要方面的挑战或问题,其中人力资源不足居首位;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首要的对策是通过改进审计业务管理、推广应用大数据和信息化等手段提高审计效率效果,其次是优化机构,补充人员和提高人员素质。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4点启示:一是应该加强对国家审计定位、审计机关的任务和责任等的研究,为审计未来发展进一步明确目标和进行理念引领;二是对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业务,需要认真总结经验和研究解决审计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规范性的指导意见;三是落实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等各项改革,需要更为详尽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措施;四是应进一步扩大审计机关之间的沟通交流,分享好的做法和经验,实现共同提高。

近年来审计创新和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

——基于36份省级审计机关调查表的分析

为深入了解我国审计机关十八大以来的创新成果,及对于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的认知,以便更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理论研究,2017年3月,中国审计学会秘书处办公室向全国各省级审计学会发放了调查表。共有36个省、区、市(含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审计学会,在所在省级审计机关的支持和配合下,就所调查内容开展了认真研究,及时填写并回复了调查表,共列示审计机关创新信息96条,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或问题99个,并针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提出了130条应对之策。

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省级审计机关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审计工作管理、大数据和信息化审计方面;审计未来发展面临八个方面的挑战或问题,其中人力资源不足居首位;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首要的对策是通过改进审计业务管理、推广应用大数据和信息化等手段提高审计效率效果,其次是优化机构,补充人员和提高人员素质。

一、审计管理、大数据和信息化审计是过去几年审计创新的主要方面

36份调查表共列示了96条创新信息,并描述了具体的创新表现。我们将创新类别事先划分为审计理念(或理论、思路)、审计组织方式、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管理4类,由被调查单位根据创新表现进行选择。从列示的创新类别来看,审计管理创新和审计组织方式创新多于审计技术方法创新与审计理念(理论、思路)创新。详见图1。


图1审计创新类别分布

这4类创新主要表现在15个具体方面。如表1所示。

表1审计创新的主要表现(按事先划分的4个类别)

创新

类别

主要创新表现

审计理念(理论、思路)创新

1.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构建审计工作的理论支撑平台;

2.利用审计工作优势,从宏观、全局和建设性的角度揭示制约发展、阻碍改革的环节和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审计组织方式创新

1.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形成了“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的大数据关联分析组织方式;

2.加强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省直单位审计人才库、返聘退休审计人员、充分利用事务所等社会人力资源等;

3.调整审计机关处室,成立电子数据中心、政策措施落实审计处等;

4.采取“分段安排、分步实施、分项报告”的组织实施模式,实行一次进点,分段分项实施,成果共享。

审计技术方法创新

1.将计算机应用与各类审计相结合,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分析;

2.构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指标权重。

创新

类别

主要创新表现

审计管理创新

1.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建立健全整改联动机制,加大对整改的督促检查,推进审计整改公开;

2.通过OA系统对审计理论科研和实践工作进行规范化流程管理,全程监控进度流程;

3.与其他部门联合协同审计,建立会商机制;

4.审计项目内部资源整合、成果共享,建立信息采集中心等路径,提高审计工作的成果质量,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5.建立计划、执行、审理和整改“四分离”工作机制;

6.通过审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制定责任清单规定等手段,建立审计监督体系;

7.积极推进审计工作后评估,建立自我完善路径。

通过对96条创新的具体创新描述进行细致梳理后发现,审计创新主要集中在审计工作管理、大数据与信息化审计、具体审计业务执行、审计理念和思路、研究型审计、审计监督全覆盖、人力资源管理等7个方面,详见表2。这7个方面创新的主要表现见附录A。

表2审计创新情况汇总表(按具体创新描述分类)

序号

创新描述

总数

重要性

第1位

第2位

第3位

1

审计工作管理方面

37

9

17

11

2

大数据和信息化审计方面

27

8

7

12

3

具体审计业务执行方面

10

3

3

4

4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7

1

5

1

5

审计项目内涵与思路方面

5

5

0

0

6

研究型审计方面

5

4

1

0

7

审计监督全覆盖方面

4

4

0

0

8

其他

1

1

0

0

合计

96

35

33

28

我们在调查表中还要求将所列示的审计创新按照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根据列示的情况,排在第一位的35项创新中,审计理念(或理论、思路)类创新达到15条,居于首位;从具体创新描述的内容看,审计工作管理方面的创新达到9条,位列第一。详见图2和图3。


图2排在第一位的审计创新的类别分布


图3排在第一位的审计创新表现

二、审计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或问题主要有八个方面,其中人力资源不足居首位。对于这些挑战和问题,首要的对策是通过改进审计业务管理、推广应用大数据和信息化等手段提高审计效率效果,其次是优化机构,补充人员和提高人员素质

36份调查表共列示了99个审计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或问题,这些挑战和问题可以归纳为9个方面。与创新情况调查一样,我们也要求被调查者就所列示的挑战和问题的重要性按照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进行排序。从数量上看,人力资源、大数据审计和信息化、审计业务管理三个方面的问题占据前三位。详见表3。

在列示的99个问题中,有27个问题是关于审计人力资源的。36个省级审计机关中,有3/4认为审计人力资源不足是未来面临的挑战或问题之一。人力资源问题同时也是排在第一位问题中反映最突出的。该挑战或问题的主要表现包括4个方面:一是审计人员严重不足与审计任务重(特别是审计全覆盖要求)的矛盾突出;二是现有人才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三是加快审计职业化建设,包括如何尽快完善审计人员分类管理、选人用人机制、职业保障制度、职业约束机制等;四是如何加强与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改革之间的协同性、联动性。

各主要方面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或问题的具体表现见附录B。

表3审计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或问题

序号

问题

总数(n)

占比(n/36)

重要性

第1位

第2位

第3位

1

人力资源方面

27

75%

11

12

4

2

大数据审计和信息化

17

47%

4

8

5

3

审计业务管理

15

42%

5

4

6

4

审计理念(理论)

8

22%

3

2

3

5

审计监督全覆盖

8

22%

5

2

1

6

具体审计业务

8

22%

3

2

3

7

审计质量控制

8

22%

1

4

3

8

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

5

14%

3

0

2

9

其他

3

8%

1

1

1

合计

99

-----

36

35

28

对于未来发展中遇到的上述9类问题,36个审计机关共提出了130条具体的对策措施。我们首先按照上述8个主要方面(其他除外),分别整理和归纳了应对挑战或问题的对策措施,具体见附录C。


进一步梳理和归纳后发现,这130条对策措施主要有:改进审计计划、质量和成果管理,推广应用大数据和信息化,优化机构、补充人员和提高人员素质,创新审计理念和文化等8个方面,见图4。这8方面对策措施的具体建议(本文已对相似的建议清单进行了归并简化),见附录D。

图4对策措施分布

三、几点启示

从上述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无论是近年来的审计创新实践,还是面临的挑战或问题,亦或是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都主要集中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理念、审计管理、具体的审计技术方法(主要是大数据审计和信息化)等4个方面。

2.审计理念创新究竟体现在哪些具体的方面,这些理念如何落实于具体的审计实践,我们从调查结果中看不出非常清晰的答案。这说明,至少是在省级审计机关,对于科学审计理念的含义和在实践上的要求并不十分清晰明了。

3.过去几年审计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但未来还面临一些挑战,实行更加科学的审计管理,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质量、效率和效果,是满足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解决审计人力资源不足问题的重要对策措施。这与管理实践的发展规律也是相符的。不同的目标和社会文化环境,要求不同的管理实践。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审计机关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审计机关自身必须不断改进组织管理和业务管理,来满足需求,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实现新的管理创新。

4.大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是过去几年审计工作创新的主要方面,也是未来推动审计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面,如何推进大数据审计和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运用,也是目前审计机关思考的重要问题。

5.推动各项审计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这些改革措施包括: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等。这些审计改革措施,是解决目前审计事业发展中面临问题,更好发挥审计机关作用的新的制度安排,涉及很多方面,需要更为详尽的顶层设计和切实措施加以落实。

6.对于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具体审计业务实践,审计机关面临一些困惑和问题,亟待我们总结近年来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规范性的指导意见。

7.一些审计机关在调查表中提出,对于国家审计的定位、审计机关的任务和作用、责任边界等,缺乏一个明确清晰的表述,这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审计理论研究机构应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明确审计定位,发挥理念创新引领的作用。

8.对于某些特定事项(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审计),在某一审计机关是第一位的挑战或问题,而在另外一个审计机关就不是挑战或问题,甚至在某些审计机关是创新实践。这也是我们归纳审计创新、面临的挑战或问题及其应对之策时,领域和方面都比较集中或相似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我们认为,审计机关之间需要进一步扩大沟通交流,分享好的做法,促进相互之间的经验借鉴,实现共同提高。

作者:中国审计学会秘书处办公室课题组

执笔:刘力云王志伟王彪华

附录A 审计创新的主要表现(按具体创新描述归纳)

创新内容

具体创新描述

审计工作管理

1.积极推进审计整改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整改联动机制,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和挂销号的管理体系,加大对整改的督促检查,推进审计整改公开;

2.明确主管领导责任,调整审计机关负责人任免流程,建立监督协调机制;

3.加强审计现场管理,编制管理环节清单、时限清单、任务清单,细化审计取证单;

4.推进审计信息平台建设,对审计科研和实践进行规范化流程管理。

大数据和信息化审计

1.成立电子数据审计中心;

2.与其他部门数据接口相对接,建立动态数据跟踪收集体系;

3.建立无项目审计综合分析系统,建立审计疑点线索库;

4.组成数据分析团队,统一采集各部门的数据,集中建立审计分析模型进行数据综合分析,形成审计疑点后再交由各参审处室进行核查取证;

5.组织计算机审计人才遴选和业务培训。

具体审计业务执行

1.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进行试点工作,编写相关指引、指南;

2.加强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采取“1拖N”的方式开展跟踪审计;

3.构建了任前经济责任告知、履行经济责任报告、离任经济事项交接、任中(离任)审计、问责整改“五位一体”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新机制,采取不同领导职务审计方案区别对待。

审计人力资源管理

1.与各部门联合开展专项审计,充实审计力量,完善审计方式方法;

2.通过培训、审计业务实践、轮岗锻炼等方式,为审计干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逐步打造优势互补、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

3.建立省直部门单位审计人才库,根据本人意愿,抽调参加省审计厅组织的审计项目;

4.返聘退居二线或刚刚退休的老干部;

5.管理和使用好社会中介机构。

研究型审计

1.采取单独调研、依托审计项目开展研究、加大对审计成果提炼等,深入分析影响改革推进的根本性和深层次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2.研究设计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3.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深化合作,把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理论或制度规范,更好地服务和指导审计实践。

审计理念和思路

1.对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的概念、内涵进行研究;

2.正确处理好依法依规与实事求是、为公与为私、合规与合理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3.审计思路从微观转向宏观、从合规转向绩效、从分散式转向一盘棋、从半手工转向数字化、从半封闭转向大开放等转变。

审计监督全覆盖

1.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强化对相关社会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监督;

2.建立了“村、镇、县”三级村财监管体系。

附录B 面临的挑战或问题(具体描述

序号

问题

挑战或问题具体描述

1

人力资源

方面

1.审计人员严重不足与审计任务重(特别是审计监督全覆盖要求)的矛盾突出;

2.现有人才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3.加快审计职业化建设,包括尽快完善审计人员分类管理、选人用人机制、职业保障制度、职业约束机制等;

4.如何加强与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改革之间的协同性、联动性。

2

大数据审计和信息化

方面

1.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保密性;

2.大数据的整理、存储及应用;

3.提高数据使用效率,建构数据分析框架;

4.数据安全和审计风险;

5.依托大数据建立审计模拟仿真实验室;

6.通过大数据如何实现技术创新;

7.审计信息化建设。

3

审计业务管理方面

1.现有的审计理念思路和举措滞后于审计实践要求;

2.审计机制不适应新发展理念要求、审计计划分散造成资源浪费、审计组织方式和技术手段单一;

3.提高审计结果的运用;

4.建立审计技术创新工作通报制度;

5.加强审计资源统筹,提高审计工作效能;

6.审计范围变化不明确;

7.审计实践的创新做法和当今法律体系之间存在不契合问题。

4

审计理念(理论)

方面

1.审计理论研究机构缺失,研究能力不足,不同学科间的融汇不强,整体性与系统性不强,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证分析方法运用较少;

2.审计的独立性问题;

3.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向“治理型审计”转变要有新理念、新路径;

4.重新审视国家审计定位,回答和解决国家审计“是什么”“怎样做”等理论和实践问题;

5.社会对审计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5

审计监督全覆盖方面

1.如何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

2.审计全覆盖推进深度和广度及有效性;

3.实现审计全覆盖,人员少与任务重的矛盾非常突出;

4.审计监督全覆盖探索还不够,保证审计质量的办法和途径还需探索。

6

具体审计业务执行方面

1.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面:落实审计试点实施方案实施意见,促进建立与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基础数据库建设;缺少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信息获取手段及处理方法不足,数据缺乏统一应用管理的信息平台;领导责任难以界定。

2.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对象数量多,全覆盖难度大,审计期间“破碎”、成果不系统、责任难界定;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

3.政策措施落实审计:如何拓展政策审计链条,抓住政策措施评估、政策落实、政策效应分析三个节点;如何紧紧围绕决策部署和政策意图进行审计,确保各项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思路得到贯彻落实。

序号

问题

挑战或问题具体描述

7

审计质量控制方面

1.如何处理好依法审计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2.事后审理难以纠正现场取证不充分,问题未查深查透定性不准的问题,无法从审理的角度对审计现场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不利于防范审计质量风险;

3.审计过程管理的精细化和数字化程度不高,效率低;

4.程序执行不严格、质量控制不到位,法律依据不准确、审计监督不规范,应审计未审计、审计监督不全面,应处理未处理、审计结果不完整等问题;

5.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审计工作时的质量控制问题;

6.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不高,存在审计风险;

7.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落后于审计实践要求。

8

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方面

1.与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相关的审计立法缺位;

2.配合改革,建设规划人财物管理改革配套信息系统,以保障干部队伍、经费预算、资产、审计业务等的省级统筹管理;

3.总审计师职级、机构规格不统一、事业人员身份转换等问题,仅依靠省级审计机关难以协调到位;

4.现行人事管理模式下,繁重的事务性工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5.人员准入、经费保障、工作协调统一等问题。

附录C 应对8类挑战或问题的对策措施

序号

问题

对策措施

1

人力资源方面

1.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增设内设机构,争取人员编制,优化处室职责分工,补充审计力量。

2.将单位部门的内部审计人员有效组织整合起来,成为暂时、机动、合理的补充。

3.整合社会审计资源,购买社会服务。

4.与审计类高等院校建立人才合作培养机制。

5.改进项目计划,加快信息化建设。

6.创新审计组织管理,探索建立审计“一体化”工作机制,实现多专业有机融合、多层级优势互补、多部门高效协同。

7.优化内设机构,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深化审计项目统筹,采取“一拖N”的组织方式。

8.实行审计人员职业化,提高审计人员专业化水平。

9.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审计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

10.正确界定地方审计机关党组与地方党委组织部门之间的权力边界,清晰划分委托管理的内容。

11.建立审计机关领导干部与地方政府其他部门领导干部之间的交流渠道。

2

大数据审计和信息化方面

1.建立完善审计数据中心,推进各类数据的整合和标准化,实现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的信息共享。

2.加强数据库建设,将作业链条嵌入审计流程,形成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精选优选审计项目、审计对象的审计组织方式。

3.加强大数据技术运用,积极应用新兴技术,提高审计效率,探索数据分析方法。

4.建立数据归集制度,以立法形式规定相关数据定期归集到各级审计部门,建立经常性的审计分析系统,形成审计线索库。

5.针对每类审计对象易发多发的问题研究计算机审计方法、开发审计应用软件。

6.以“金审工程”三期建设拓展大数据技术运用,推进联网审计,加强大数据宏观层面的关联分析。

7.要强化数据的安全保密管理,严格规范保管和使用相关数据。

8.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

3

审计业务管理方面

1.在队伍管理方面要调研分析,做好顶层设计,提高教育培训针对性,提高审计队伍能力素质,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加强管理,强化监督和执纪问责,提高工作效能。

2.以理论为先导,用新的管理理念指导实践,使审计实践服务于新理念。

3.探索推进审计业务“流程再造”,从审计工作机制、审计计划管理、审计组织方式、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程序等方面加强创新和突破。

4.建立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强化审计结果在干部管理综合考核中的运用。

5.加大跟踪和督办力度,监督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履行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大整改结果公告力度,执行追究、约谈和问责机制,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6.树立审计“一盘棋”的理念,开展好涉及全局的“大项目”“一条线”审计,提高审计整体效能。

7.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文件或解读来诠释当今审计概念和范畴的新变化,及时更新固有认识和观念。

8.根据审计实践需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作为当前法律体系的补充完善。

序号

问题

对策措施

4

审计理念(理论)方面

1.加强理论研究培训,鼓励一线审计人员多思考、多学习、多总结,结合工作实际撰写高质量的审计理论研究成果。

2.加强审计科研库的建设,建立良好的科研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培养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以理论研究促进工作实践成果的转化,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3.提高审计的政治站位,把审计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促进完善国家治理的职能落脚在推动发展、服务发展、保障发展上,准确把握着力方位,坚持精准用力,切实做到履职尽责不缺位、依法审计不错位、积极作为不越位。

4.牢固树立审计服务发展理念,坚持从战略着眼,从大局出发,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为重大决策提供参考,通过审计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5.明晰国家审计的本质、优势、职能的基本定位,探讨国家审计发展的战略着力点,诠释应建立和完善的相关制度安排。

6.做好审计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门户网站、报刊杂志、政务微信等载体,宣传审计工作,讲好审计故事,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审计、理解审计、支持审计。

5

审计监督全覆盖方面

1.摸清审计对象底数,梳理清楚审计中的“盲点”,对消除“盲点”作相应安排,在一定周期内实现审计全覆盖。

2.制定并落实科学有效的审计计划,认真编制中长期审计项目计划,加大审计资源统筹整合力度。

3.强化“一盘棋”和“大格局”思维,改革审计组织管理模式,重视利用内部审计资源,购买社会专业审计服务,大力开展同步审计和“1+N”审计,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4.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充分使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大大数据运用力度,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

5.对重点党政部门、重点领域要每年审计,其他审计对象确保一定周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以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开展跟踪审计,对问题多、反映大的单位及领导干部要加大审计频次,从未审计过的地区、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优先安排审计。

6.对于各行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促进其内部控制健全完善,审计要善于利用被审计单位管理成果。

6

具体审计业务执行方面

1.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审计试点,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大数据库及其大数据分析平台;研究土地、森林、水体、草场等自然资源资产变化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技术流程,形成标准化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价指标体系,并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供评价标准。

2.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在审计项目安排上,从“按领导干部安排”调整为“按单位与按领导干部安排相结合”,在一个审计区间内(如三年),对在一个单位任职的所有领导干部进行审计;按照“五位一体”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机制对领导干部分类别、分层次的进行梳理,节约审计资源,抓住重点和关键;通过强化日常监督、推动部门协作、加大审计力度、注重结果运用来实现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常态化。

3.在政策审计中,选择特殊区域政策的叠加效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财政政策开展跟踪审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对配套措施科学性开展审计评估,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侧重政策效应审计评价,积极财政政策侧重政策执行落地。

序号

问题

对策措施

7

审计质量控制方面

1.在处理依法审计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时,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

2.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审计项目网上审理,对所有审计业务流程开展全过程跟踪审理,并对项目进度进行实时管理。

3.健全完善审计业务管理,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发挥审计实施方案作用,实行任务清单制,推行审计业务全程留痕,完善审计业务会议机制,强化审计组会议制度等。

4.在一线审计人员中树立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审理队伍建设。

5.通过制度完善等方式,对参与审计的社会人员的审计质量进行分级控制,并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

6.建立与新职责、新定位、新要求相适应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专业审计准则、重点行业操作指南、审计成果利用机制、审计公开制度等。

7.认真落实审计质量控制责任制和追责问责工作机制,切实加大规范、监督审计质量的力度,切实降低审计风险。

8

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方面

1.加强调研,做好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完善相关立法,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运用大数据技术,采用“统一规划、分级部署”的建设方式,统筹规划人财物统一管理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两大系统。

3.探索建立审计机关人事管理系统,实现审计干部基本信息的实时更新管理和信息提取,建立网上报批流程,实现人事资料、文件网上报送、签批。

4.在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实施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人员准入、经费保障、资产管理等。

附录D具体的对策措施建议清单

一、改进审计计划、质量和成果管理

1.科学确定审计项目。

2.优化审计项目计划,统筹安排不同类型审计项目,促进审计成果一果多用。

3.创新审计方式,如横向整合、纵向延伸,探索建立审计“一体化”工作机制。

4.强化数据的安全保密管理,不断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加强安全措施。

5.加强信息互通、成果共享。

6.审计业务“流程再造”。

7.建立一整套审计结果运用机制,有效地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

8.加大跟踪和督办力度,监督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履行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大公告力度。

9.建立审计技术创新工作通报制度,以制度促进审计技术创新工作的快速发展。

10.强化“一盘棋”和“大格局”思维,改革审计组织管理模式。

11.用统计学等方法,分析查找违纪违规易发、多发点,形成负面清单,提前预警。

12.创新与现代综合审计模式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13.制定并落实科学有效的审计轮审计划,加大审计资源统筹整合力度。

14.明确分类实施审计的具体要求,在一定周期内实现审计全覆盖。

15.加强审计资源整合,提升工作合力。

16.加强审计项目现场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现场管理办法。

17.采取“大项目”、“一条线”等行之有效的审计方式。

18.编制中长期审计项目计划。

19.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安排上,实现领导干部分类别、分层次管理,调整为“按单位与按领导干部安排相结合”,推广任中审计,并与财政审计、资环审计等相结合。

20.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审理,严格七级质量控制责任。

21.对参与审计的社会人员的审计质量进行分级控制。

22.强化目标考核,实行责任追究制,切实降低审计风险。

23.发挥审计实施方案的龙头作用,实行任务清单制。

24.推行审计全程留痕。

25.完善审计业务会议机制,强化审计组会议制度。

二、推广应用大数据和信息化

1.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推广大数据审计,大力推行数字化审计。

2.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加强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

3.建立完善审计数据中心,实现政府数据共享。

4.通过移动审计支撑系统的建设,建成一套灵活的移动办公系统。

5.建立数据归集制度,无项目审计分析系统,形成审计线索库。

6.审计技术方法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查找问题。

7.强化数据的定期采集机制,优化审计方法模型。

8.推进联网审计,加强大数据宏观层面的关联分析。

9.制定大数据审计风险评估策略。

10.推进联网审计,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

11.应用计算机模拟等技术,建设审计模拟系统。

12.打造可复制的GIS技术运用操作指南。

13.计算机技术、信息和网络技术等与审计工作相结合。

14.建立在线审计机制,动态监控。

15.推进援疆审计信息平台建设。

16.运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资产存量与增量进行审计测算与评估,循序渐进逐步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大数据库及其大数据分析平台。

17.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共享数据平台,实现数据一体化管理,为大数据审计提供基础数据。

18.利用信息化手段,审计项目网上审理创新。

19.建设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审计人事管理以及网上审理等模块。

三、优化机构、补充人员,提高人员素质

1.提升审计队伍的能力和整体素质,优化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

2.补充审计力量,同时增加审计机关人员编制,增设内部机构,优化处室分工。

3.实行审计人员职业化,提高审计人员专业化水平。

4.加强人才队伍培训工作,建立审计人才合作培养机制。

6.科学统筹调度人员,实施扁平化管理工作模式。

7.加强审计数据分析队伍建设。

8.注重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审计人才。

9.整合内部审计资源,建立内部审计人才库。

10.创新审计机关人事管理办法。

11.审计职业化与审计专业类型的细化有机结合。

12.增加人才交流机会。

13.开展情景化培训和案例化教学,提高审计人员技术应用水平和审计实战能力。

14.加强理论研究培训工作。

15.购买社会审计服务。

四、创新审计理念和文化

1.提升审计理念。

2.开展审计文化和审计精神建设。

3.用新的管理理念指导实践。

4.国家层面出台文件解读审计变化。

5.加强审计科研库的建设,建立良好的科研人才激励机制,以理论研究促进工作实践成果的转化。

6.提高审计的政治站位。

7.牢固树立审计服务发展理念。

8.明晰国家审计的本质定位。

9.依法审计,做到“三个区分开来”。

10.树立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五、规范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投资审计和经责审计等业务执行

1.全面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2.对法定审计对象及法人约定责任进行全面审计。

3.规范政府投资审计的内容,修改相关地方性法规。

4.形成标准化的自然资源资产评价指标体系。

5.优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离任审计实施方案。

6.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六、推进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

1.加强调研,做好顶层设计。

2.统筹规划人财物统一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案。

3.建立人事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式。

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推动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作为当前法律体系的补充完善。

2.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3.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为审计实务发展提供环境和依据。

4.加强依法治审基础建设。

八、加强审计宣传

1.全方位做好审计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门户网站、报刊杂志、政务微信等载体,宣传审计工作。加大对审计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和审计案例教育力度,让各部门各单位正确把握各项审计,内化成自我约束力,促进自我提升。

报:署领导。

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厅(局),署机关各单位、各派出审计局、各特派员办事处、各直属单位,中央纪委驻署纪检组,南京审计大学。

发:本所所领导、各处,存档。共印40份

上一条:2018年第2号公告:2017年第四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

下一条:关于发布2017至2018年度公开招标重点科研课题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