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8日在青神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青神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胡国民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县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敢于直面挑战,善于攻坚克难,勇于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预计2011年,县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实现。届时,全县GDP达4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3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4810元、6480元,五年年均增长分别为13.8%、12.8%;三次产业结构由22︰48︰30调整为14︰59︰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9%;城镇化率达32%,比2006年提高13.4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一、壮大产业支撑,发展方式大幅转变
——工业经济创新跨越
坚持不懈推进工业突破。坚持工业为重、工业为大、工业为先,连续五年开展工业主题年活动,第一经济变档加速。预计全县规模企业达51户,其中亿元企业19户、上市公司1家;规模工业增加值22亿元、利润2.5亿元、工业税金2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3.9倍、2.8倍、4倍;工业形成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4%。
坚定不移改造传统产业。累计投入38亿元,实施纺织、医化、竹木传统产业技改项目78个;投入5亿元,实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项目10个,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彩虹制药、裕华纺织、用九工贸“退二进三”[①],速度、效益提升;城区鞋业企业“退城进园”[②],企业、政府共赢。
持之以恒发展特色集群。累计投入14亿元,实施机械产业项目90个,形成专业化生产、产业链完整的制冷设备、机械传动件、木工机械三大系列,实现集中集群发展,产值占规模工业40%以上。机械产业集群跻身全国百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亿元,规划面积达17平方公里。建成市级工业园区2个,工业开发区成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矢志不渝培育现代企业。丹甫股份成为眉山市唯一独立上市公司和全国小型制冷压缩机龙头企业;德恩机械成为全国最大的机械传动件生产企业;青城机械综合经济效益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民众日化成为西南最大的日化OEM[③]加工企业。发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户、国家级创新型示范企业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培育省著名商标4个、省名牌产品6个。
——特色农业效益提升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东部两水一竹、西部茶山林海、中部蔬菜走廊、畜牧上山进沟”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发展椪柑20万亩、林(竹)基地22万亩、蔬菜4.5万亩、茶叶4.4万亩、特色水产0.8万亩,年出栏生猪35万头,畜禽规模化水平59%、良种化水平96%。粮经作物产值比由1︰0.75调整为1︰0.85。
产业经营活力迸发。连片发展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主导产业,初步建成甘家沟农业生态观光园、高(台)白(果)椪柑产业园、沙溪河特种水产养殖园和特色效益农业基地14个,“一乡一业”专业乡(镇)2个,“一村一品”专业村28个。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4家、省级示范专合社7家;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4.1万户,带动率达75%。
产业特色更加彰显。成功挤入全省现代农业产业(椪柑)基地50强培育县和现代林业产业20强培育县。蒙牛乳业西南地区首个自建奶源基地建成投产。青神椪柑获“中华名果”称号、原产地证明商标,“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全国推广。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
旅游环境渐趋优化。启动旅游总体规划、竹艺园区规划和中岩景区详细规划编制。累计完成旅游基础设施投资2.88亿元。按四星级标准建设的青神大酒店建成营业;竹编博物馆建成开放;洄水湾生态园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东坡初恋地旅游文化节、瑞峰龙舟旅游文化节、“竹乡之春”等会节活动推陈出新。“青神——苏东坡初恋的地方”成为对外旅游名片。预计今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9亿元。
商贸服务追赶发展。全面实施《城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完成城区集贸市场改造。北京联华、百胜、阳光钱柜等大型商贸服务项目落户青神。建成“万村千乡”连锁配送中心1个,发展规模以上商贸企业13户、个体私营企业513户、个体工商户5713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45亿元;外贸累计出口7935万美元,居全市前列。
二、强化基础投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累计投入9亿元,全力打造精巧、精致、精美县城,中心城区面积五年增加2平方公里。科学编制县城建筑风貌控制规划、城市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等规划。建成青衣广场、蓝水湾步行街、竹艺大道、青衣大道等休闲广场和景观干道。全面启动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房地产开发面积达49.65万平方米。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累计投入5亿元,大力推进新村建设,实施农房风貌改造5086户,打造独具特色的“橘村”、“竹村”、“渔村”20个,建设“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3个,完成高台、罗湾等7个场镇改造。
——农田水利不断夯实
累计投资4亿元,实施病险水库整治、岷江堤防及中小河流治理、扶贫连片开发等项目30个。整治病险水库9座、岷江堤防1.75公里、渠道950公里;新建(整治)山坪塘212口、蓄水池537口;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3平方公里、旱山村6个,新增节水灌面8000亩,解决农村8万余人饮水安全问题;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的3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2%。
——交通区位优势凸显
累计完成投入15亿元。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取道我县17.25公里并设立青神站;眉青快速通道工程破土动工;启动岷江汉阳电航枢纽工程。青关路、青夹路、青井路、青仁路全面完成新(改)建。蒲江—青神—井研高速公路列入全省高速公路网络规划。全县乡道硬化率达100%,村社道路和入户道路硬化率达87%。
——人居环境绿色生态
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淘汰6户落后产能造纸企业。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池680口、垃圾池1252口、沼气池8000余口。高台、河坝子2个场镇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省级生态县通过技术核查,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通过省级验收,成功创建四川省绿化模范县、省级卫生县城。
三、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对上争取再创新高
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机遇,积极对上争取。对上争取资金逐年增长,累计争取项目1200个,到位资金16.8亿元。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学道街小学教学楼等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建成使用。
——招商引资抢抓机遇
坚持以企引企、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实施“四回”[④]工程。共引进项目120个,其中亿元项目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3亿元。四川立白、中翼机电等一大批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链延伸项目落户青神。世界500强企业瑞典宜家、美国麦当劳牵手青神企业。
——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扎实开展卫生五项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试点经验全省推广;稳步推进财税改革,开创性建立并完善乡镇“一体两翼”财政管理体制。全面完成合村并组工作;顺利完成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推行并完善目标绩效考核;积极稳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
——要素保障扎实有力
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完成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年)和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五年累计投资9234万元,完成土地整理项目12个,新增耕地9777亩,为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预计县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4亿元,贷款余额15.5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2倍和1倍。改造110KV兰店变电站,新建爱兰线、110KV黑龙变电站和35KV丹甫变电站,实现电力双回路;Φ273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
四、发展民生事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社会保障明显提高
累计投入资金7.5亿元,完成“十大惠民行动”、“十项民生工程”项目495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资金990.5万元,城镇新增就业87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4%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社会保险参保53570人次,6235名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发放城乡低保金5944万元、医疗救助金1058万元。新(改)建5所中心敬老院(福利院),有入住意愿的五保户入住率达100%。新建廉租住房440套、公租房300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81.81万元。
——科教事业快速发展
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39项,申报专利263件,授权239件,实施专利技术转化236项;被评为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投入1亿多元,新建、维修校舍11万平方米;城区教育“23311”[⑤]格局基本形成;“两免一补”全面落实;职教攻坚全面完成;竹编艺术职业学校挂牌招生;完成“两基”迎国检准备。被评为全国农村教育改革先进县、全国农村流动留守儿童工作示范县、全省教育督导评估先进县。
——医疗卫生迈上新高
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完成县中医院等4所县级医疗机构、10所乡镇卫生院和30所村卫生室新(改、扩)建。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数18465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2%。首次评选县“十大名医”和“十佳护士”。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青神竹编艺术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青神捻条画艺术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青神故事》荣获全国地方台方言剧评比一等奖。
——社会大局更加稳定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连续五年未发生较大安全事故。成功创建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战胜罕见的冰雪灾害、“5.12”特大地震、“8.19”洪灾等自然灾害,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有效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警民亲”活动扎实开展。实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维稳信访态势良好。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五五”普法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启动全国法治县创建工作。
——各条战线协调发展
被省政府命名为“革命老区县”。计生工作被评为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建设顺利推进。审计、税务、扶贫移民、气象、粮食、质监、物价、档案、外侨台、老龄、未成年人和残疾人保护、民族宗教、史志、保密等各项事业同步发展。
五、加强自身建设,行政能力有效提升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实行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审定和票决制度,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权力运行,提高透明度。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舆论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批评建议意见219件、政协委员提案235件,满意或基本满意率达100%。
——大力深化效能建设
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强化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电子化建设,完善便民服务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效能问责,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
实施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电子招标,累计完成招投标项目225件;进一步转变作风,厉行节约;加强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重要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健全预防与惩处并重的惩防体系。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机遇和挑战多重叠加的五年,更是青神投资拉动最强、经济发展最快、城乡变化最大、惠及人民最多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班子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各位老领导、老干部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艰辛努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无私奉献的部队官兵、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青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五年来,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强力实施九大工程[⑥],以发展凝共识,以发展破难题,以发展创实绩,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抓手。五年来,我们通过解放思想,展示“青神状态”,彰显“青神力量”,形成了想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勤政为民,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五年来,我们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要求。
必须始终坚持攻坚克难,敢于担当,把求真务实作为第一保障。五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县委的重大工作部署,直面矛盾,狠抓落实,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将赶超发展的举措一件件落到实处。
以上四点,来源于过去五年的丰富实践,也是未来五年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和始终坚持的工作准则。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经济总量较弱,财税收入规模较小;要素制约依然较大,缺少大项目支撑;消费内生拉动不足,城镇化率相对较低等问题和困难。面对问题,我们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攻坚突破;面对困难,我们敢于亮剑,迎难而上,绝不退缩。
未来五年工作部署
一、总体思路
按照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革命老区发展规划、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规划实施等千载机遇,坚持“两化”[⑦]互动、“三化”联动,加快发展、特色发展,推进全域景区化,努力把青神建成山川秀美、经济富庶、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岷江流域璀璨明珠。
二、发展目标
——经济指标
到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80亿元,年均增长13.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3.5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5︰55︰3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化率力争达42%以上。
——生态指标
单位GDP综合能耗年均下降3%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降至3.4千克/万元GDP;工业污染物稳定达标率95%以上,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森林覆盖率力争达46%以上。
——民生指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13%和11%。累计新增非农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三、发展举措
——坚持特色引领,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定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做实园区,做强产业,做大企业,做特产品。力争到2016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工业入库税金突破5亿元;工业从业人员突破5万人。
做实特色工业园区。始终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园区体制机制。园区建成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园区集中度达80%以上。强化要素保障,新建220KV变电站1个、110KV变电站2个;建成城西天然气配气站及园区管网;城区供排水管网园区全覆盖。力争到2016年,打造一个100亿元省级工业园区、一个50亿元市级产业园区。
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机械产业集群,壮大医化产业,调优纺织产业,提升竹木产业,培育高端新兴产业。制冷设备、机械传动件、木工机械三个全国最大的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累计投资10亿元以上,打造西南乃至全国特色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到2016年,机械、医化、纺织、竹木、高新产业产值分别达到60亿元、30亿元、20亿元、15亿元、10亿元以上。
做大特色龙头企业。实施龙头企业成长计划和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股份制改造。力争到2016年,规模工业企业突破80户,其中10亿元企业5户、亿元企业30户;培育3家上市企业;新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80%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
做精特色主导产品。实施品牌强县战略,加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利用。放大特色品牌效应,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引进高端技术和产品。力争到2016年,新创国家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3个,培育国家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2个,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2件,专利转化率80%以上。
——坚持城镇互动,聚力加快新型城镇化
以县城为核心,以西龙镇、黑龙镇为辅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计划投入50亿元以上,打造新县城,建设小集镇,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打造“四精”[⑧]新县城。拥江抱河,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山水之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开发建设青衣大道片区和竹艺大道片区,全力推进滨江新区建设,规划建设南城竹艺新区。改造旧城区和城中村。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市政道路和护城河综合整治,建设县生活垃圾处理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规范城市管理,开通城市公交。建成城北农贸市场,新增规模物流企业1家。力争到2016年,累计开发商品房面积50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人口达8万人。
建设特色小集镇。强力推进乡镇规划和建设。强化功能分区,提高配套水平,把黑龙镇打造成为“两化”互动的北部工业重镇。建设西龙交通枢纽中心和红色旅游名镇。打造汉阳水府古镇。建设河坝子商贸重镇和高台渔乡等特色小集镇。
——坚持三农并举,倾力推动农业现代化
突出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计划投资20亿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扶贫开发、新村建设等1000万元以上涉农项目60个。到2016年,农业增加值达11亿元。
效益农业规模化。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力争建成优质椪柑基地21万亩、林(竹)产业基地23万亩、蔬菜5万亩、特色水产1.6万亩,年出栏生猪、肉鸡、肉兔分别达50万头、1000万只、300万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00家,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创建国家级农业品牌1个、省级农业品牌5个,建设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三品”基地30万亩。力争到2016年,新增“一乡一业”专业乡(镇)2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5个;推进椪柑产业“一环五基地”[⑨]和9个农业产业万亩核心示范区建设,建成全省现代农业产业(椪柑)50强县、现代林业产业20强县、最大晚熟椪柑生产基地、现代畜牧业重点县。
美丽乡村生态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争投入1亿元对鸿化堰进行改造建设;加强岷江堤防、思蒙河防洪治理,整治病险水库14座、渠道12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继续实施“金土地”工程,力争新增耕地1.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打造特色新村40个,新建村民聚居点60个。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8个、垃圾中转站1个,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
新型农民多元化。培育专业型农民,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种粮大户1000户、果业大户1000户、养殖大户300户。发展就业型农民,完善四级招工网络体系,转移就业培训2000人,引导农民就近转为产业工人。扶持创业型农民,加大政策激励,加强创业培训,强化乡情纽带,引导在外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坚持多路并进,竭力构建交通区位优势
全面推进以“五纵两横一环线”[⑩]为主骨架的内通外畅交通项目建设,彻底颠覆交通区位劣势。
加快对外通道建设。完成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青神段和眉青快速通道建设,推进岷江汉阳电航枢纽工程建设,全力配合建设蒲江—青神—井研高速公路青神段,改建乐青路为二级公路与眉青路并升为国道,新建岷江东路二级公路(青神段)并升级为省道。建设岷江青神港。
提升乡村路网水平。实施县乡路网升级改建项目9个,规划建设里程75公里;实施县乡道断头公路项目14个,规划建设里程120公里;新(改)建村级联网水泥路200公里,力争村村互通率达70%。
完善交通基础配套。完成5条县道安保工程,新(改)建9座渡改桥,整治20座病害隐患桥梁。力争新建岷江二桥。完善全县客运站点布局,初步形成城乡公交互通的一体化客运体系。
——坚持文景互融,全力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地
将地方特色文化与特色景区有机融合,打造文化旅游和绿色生态两个品牌。力争到2016年,旅游总投资10亿元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20亿元。
发展文化旅游。实施文化引领、产业支撑、生态保障、市场运作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中岩核心景区控制性规划。办好东坡初恋地旅游文化节、竹编文化艺术节、瑞峰龙舟旅游文化节。建设“红色西山旅游园区—中国竹艺城—洄水湾生态园—中岩景区—汉阳古镇”精品旅游线路,发展甘家沟等“两水一竹”乡村旅游,配套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把中岩景区、中国竹艺城、洄水湾生态园建成4A级景区;新建四星级宾馆1家、省级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0家。建设革命老区县标志性建筑及纪念设施。
打造绿色生态。抓好重点区域和骨干通道绿化,完成造林绿化3.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6个百分点。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500口,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以上,空气、水、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和国家级绿化模范县。
——坚持“三轮”驱动,奋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积极向上争项目、向外引资金、向内扩财源,激活民间资金,强化要素保障,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项目投资拉动。继续加大对上争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强化招商选资,引进优势产业、企业和产品。围绕建设机械产业之都,加强项目的包装、孵化和培育。力争到2016年,累计对上争取项目资金30亿元;累计引进10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其中5亿元项目2个、亿元项目10个,引进资金300亿元。
财政资金促动。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加强支农资金整合,做大做强县域企业和产业,培植财源。加大争取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力度,聚集财力。实行财政资金绩效评估,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善用财资。积极化解县、乡、村三级债务。力争到2016年,三级债务总水平明显下降,人均财力在全省上升10位。
民间资本带动。进一步改善发展软环境。继续实施全民创业计划,支持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办、领办企业。创新金融品种和服务,成立小额贷款公司1家。到2016年,新发展私营企业150户、个体工商户200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亿元;县内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在2011年基础上翻一番。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68%以上。
——坚持统筹发展,有力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高度关注民生民情民意,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干部职工工作生活条件,着力提高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社会。
改善民生质量。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实施社会保障“一卡通”,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切实做好老龄工作,建立养老服务社会化机制。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建县精神病院,迁建县妇幼保健院,改建46所村卫生室;创建省中医工作先进县。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实施复兴水库扩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治理,扩建县自来水厂;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建成县文化活动中心、县体育中心(场、馆)、县“非遗”保护展示中心,规划建设县广电中心;力争将青神竹编艺术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深化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城区“23311”工程,普及学前教育,建设红色西山多功能教育基地;青神竹编艺术职业学校创建省级重点职高。重视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夯实人口计生工作基层基础,稳定低生育水平。新建残疾人康复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
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城乡社区创新发展,基本实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全覆盖。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争创国家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强化应急培训、演练,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快防灾救灾体系建设,提高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两新”组织的服务管理。扎实开展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进一步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实施好“六五”普法,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法治县。
加强统计、审计、税务、人才、粮食、物价、气象、档案、科普等各项工作;切实保障职工、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统筹做好扶贫移民、史志、保密、民族宗教、外侨台等工作;高度重视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审定和票决制度,完善科学、民主、集体决策,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决策过错责任追究。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
践行务实勤政。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建成电子政务服务中心和电子政务外网,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健全政府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项目并联审批制、代办制、一站式服务制和重大项目县级领导联系制,不断深化行政效能建设。
强化廉洁从政。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强化信息公开、政务公开、权力运行公开,稳步推进公共财政预算公开。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实行公务卡消费制度,强化政府性投资财评、招投标监督管理和审计,深化源头治腐,健全廉政教育长效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和惩防并举机制。
各位代表: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们,崇高的使命召唤着我们,群众的期盼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咬定目标不放松,抢抓机遇不停步,加快发展不懈怠,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加快建设岷江流域的璀璨明珠而努力奋斗!
[①]“退二进三”:二产业(工业)退出,发展三产业。
[②]“退城进园”:退出城区,进入鞋业园区。
[③]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简称,指定牌或贴牌生产,是受托厂商按原厂之需求与授权,依特定的条件而生产。
④“四回”:人才回家、感情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青。
⑤“23311”:城区2所幼儿园,3所小学,3所初级中学,1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中学。
⑥“九大工程”:特色工业、竹乡新村、城市宜居、道路畅通、三产朝阳、生态环保、人才培育、社会和谐、政府建设。
⑦“两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⑧]“四精”:功能精致、生态精美、风貌精巧、文化精妙。
⑨“一环五基地”:一环指从白果乡政府起,沿青仁路经三清寺村、胡坝村,到河坝子镇安家坝村、双龙村、杨店村,再到高台乡傅塘村、麻柳村、百家池村,最后经白果乡坛罐窑村、甘家沟村到白果乡白云村止的椪柑产业大环线;五基地指大环线上以河坝子镇双龙村、高台乡麻柳村、白果乡坛罐窑村、甘家沟村、白云村为核心的五个万亩核心示范基地。
⑩“五纵两横一环线”:五纵,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眉青路—乐青路,眉青快速通道,岷江4级航道,岷江东路快速通道;两横,蒲江—丹棱—青神—井研高速公路,夹江—青神—仁寿干线公路;一环线,连接黑龙—西龙—罗波—汉阳—白果—河坝子—高台—黑龙七个乡镇环线公路。
上一条: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条: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