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手机赌钱游戏 >> 政府办 >> 信息公开 >> 正文

青神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青神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府发〔2022〕10号

  
日期:2022年11月11日  来源:青神县人民政府  点击:[]
分享: 

各园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

现将《青神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神县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11日

青神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

目 录

前 言 7

第一章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新使命 8

第一节“十三五”发展成效 8

第二节“十四五”形势研判 17

第二章 全面开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青神新征程 22

第一节 指导思想 22

第二节 基本原则 23

第三节 战略定位 24

第四节 发展目标 27

第五节 规划布局 30

第三章 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 36

第一节 构建粮食生产新格局 37

第二节 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 37

第三节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38

第四节 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39

第五节 推动粮油园区融合发展 39

第四章 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41

第一节 建设全国晚熟柑橘集群核心区重点县 41

第二节 建设全国特色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43

第三节 做靓眉山南部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 45

第四节 培育壮大五个特色农业产业 47

第五章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49

第一节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 49

第二节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 51

第三节 完善农村商贸物流体系 53

第四节 深入发展绿色农业 54

第五节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 57

第六节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59

第七节 擦亮青神金字招牌 60

第八节 深化农业开放合作 61

第六章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62

第一节 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 62

第二节 培育多元化农村市场主体 62

第三节 加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63

第四节 着力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64

第七章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竹乡 65

第一节 培育特色农业强镇强村 65

第二节 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66

第三节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同网 67

第四节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69

第五节 推动农村消费扩容提质 70

第八章 建设文明和谐善治青神 71

第一节 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71

第二节 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71

第三节 加快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72

第四节 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73

第九章 探索农村改革青神模式 75

第一节 高质量完成国省级重点改革任务 75

第二节 健全农业农村投入优先保障机制 75

第三节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76

第四节 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 77

第十章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78

第一节 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79

第二节 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衔接 79

第三节 做好扶贫与乡村振兴工作体系衔接 80

第十一章 推动规划落地见效 80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80

第二节 突出项目支撑 82

第三节 动员社会参与 81

第四节 强化法治保障 81

第五节 加强规划管理 82

第十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 83

第一节 环境现状 83

第二节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83

第三节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85

第四节 综合评述 87

附表:“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项目库………………...88

前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还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奋力建设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区、联动川南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的关键期,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的攻坚期。为强化规划引领,推动我县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莅眉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眉山市“十四五”都市现代绿色农业规划》和《青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对“十四五”时期我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作出了系统性安排,是“十四五”时期全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新使命

经过“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成为青神最大的亮点。“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使命、新机遇、新挑战,科学谋划和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是我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我县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全面提升,2020年获批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荣获“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是全省唯一获得以上三项荣誉的县(区),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农业农村经济量质齐升。

农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020年,我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2.29亿元,较2015年增加3.69亿元,增长42.9%。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2020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3.88万亩、产量6.25万吨,椪柑种植面积13.2万亩、产量15万吨,茶叶种植面积4.3万亩、产量1250吨,蔬菜种植面积3.53万亩、产量7.3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17140吨,牛奶产量5563吨,禽蛋产量4758吨。保障了城乡居民“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供应。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2020年,椪柑产业产值达到18亿元,投资2.6亿元的冷链物流园、全省首个柑橘博览园建成投用,建成最美果园120个,林下种豆新模式全省推广;竹产业产值达48.5亿元,国际竹产业展览中心、国际竹文化中心提档升级,获评四川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四川省竹林风景线建设先进县、四川省自然教育(竹文化)国际实训基地。农业绿色发展保障有力。部、省、市、县抽样总体合格率达到99%以上,主要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0%以上。

图1 青神县2015—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二、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提高。

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业用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生产基础持续夯实。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2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8.5%,高效节水灌溉广泛覆盖,农田有效灌溉率超75%。农业机械化走在全省前列。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山地单轨运输系统12公里,履带式无人挖沟施肥车等先进装备广泛运用,果园深挖、坡改梯、修剪、打药等环节基本采用机械化操作。加快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大力发展“平原+丘区”机械化应用,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农业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大力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完成“1+1+1+N”的智慧农业试点,全县智慧果园等数字化、信息化应用面积达3.3万亩,建成西南地区唯一的智慧气象数字果园试验基地。建有正常运行的农业综合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7个,71个益农信息社实现村级全部覆盖且持续运营率96%,农业信息化水平达80%以上。农业科技创新要素高度聚集。强化智库支持和农技推广,实现县有研究院、乡有专家站、村有技术员。深化与清华大学、中农大、川大、川农大等12所院校合作,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设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专家站,建立产学研合作区域创新中心,建立中国柑橘工程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开展柑橘生产、竹材生物质精炼技术和竹材全价利用研究等30余个科研项目攻关。全面推动良种示范,建成柑橘、竹母本园和新品种示范园,良种覆盖率达92%。利用互联网搭建农业技术传播和信息交流平台,技能培训制度化,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培育椪香明星、竹艺名师等本土菁才76名。

三、农业产业链条逐步健全。

全域推进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种植全省领先,主要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0%以上。开展标准化基地提升,以柑橘为主的标准化果园达到271个,建有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等26个。编制《青神晚熟柑桔高标准建园技术规程》等一系列地方标准规范,推广绿色防控、留树保鲜、完熟栽培、高标准建园等统一化、标准化配套技术,形成高标准果园建设“青神模式”。农产品加工物流集聚发展。以延伸产业链条为着力点,全面打通青神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通道。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8.7亿元,农业总产值21.2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76:1。建成青神柑橘冷链物流园,打造四川省最大的柑橘冷链仓储、物流配送、交易中心,产地加工和冷链物流体系规模达10万吨,柑橘、蔬菜等农产品预冷率达95%以上,冷链运输率达60%以上。拥有神果环球、果真妙公司等晚熟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企业1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产地初加工率达92.5%以上,年出口创汇达2000万美元。粮食烘干库、肉类冻库基本覆盖。建设全国最大的竹本色纤维材料生产基地,建成竹编、家具、装饰、包装、浆纸加工等竹产业体系,拥有加工企业150余家,其中亿元加工企业3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竹片、竹笋等初加工设施设备化率达到80%以上,精深加工转化率、仓储及运输设施设备化率均达100%。农村商贸物流体系全面提升,建有青神县电商仓储物流中心、7个乡镇(街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58个村(社区)电子商务服务站,有12家寄递企业,16家货运代理企业。产业融合新业态快速迸发。农旅融合快速发展,打造“椪香”“竹艺水乡”两大农业主题公园和四川省首个柑橘博览园,常态化举行椪柑节、国际竹博会,椪柑文化、青神竹文化受到国内外嘉宾追捧。“中国首家竹林湿地”“中国竹编第一村”“竹里院子”“竹里巷子”等成为青神竹林康养的一道美丽风景,推进国家AAAA级景区国际竹艺城建设,“青神竹龙”创造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之最,东坡、竹编、蚕丛、红色等五大本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土壤,建成特色休闲乡村5个,特色农业主题公园5个,农家乐及休闲农庄102个,建设国内外非遗竹编文化传习所等基地65个,2020年实现旅游产值31.32亿元。积极探索引入“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全县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4.95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总交易额比重达23.34%。抢占品牌市场制高点。柑橘产业拥有中国椪柑之乡、中华名果、四川省名牌农产品、“青神椪柑”产地证明商标、四川省椪柑出口示范基地五大品牌商标,培育“水晶水果”“橘香百家”“柠香果”等绿色优质品牌,申报“南瓜柑”“柠檬柑”等本地品种国家地理证明商标。竹产业龙头企业与美国梦工厂、爱马仕等知名品牌跨界合作,推出“斑布·功夫熊猫”“竹+X”系列品牌产品36种,“青神竹桶”成为2019北京世园会中外领导人“共培友谊绿洲”活动专用桶,“青神竹编”位列中国品牌价值榜第78位;优化“区域+企业+产品”品牌体系,加大“三品一标”认证,成功申报“三品一标”21个,“斑布”竹纸通过美国(FDA)、欧盟(AP)食品级检测,成功入驻山姆、麦德龙、伊藤等6家国际大型连锁商超。

四、农业经营体系日益完善。

经营服务主体持续育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64家。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农民合作社171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9家。家庭农场(专业大户)581家,其中省级示范场18家。培育高素质农民750个,评选椪香明星、田园明星等70多个。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3家,涉及农机耕种收、飞防、土地托管、植保等领域。利益联结机制全面强化。建立“农户+合作社+村集体”“5+4+1”柑橘托管模式,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成立青神蜀品堂种植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涵盖柑橘种植面积近45000亩,成员近1000户,让农民分享产业发展利益。百家椪柑合作社“折股量化+倾斜扶持贫困户”利益联结,将财政项目建成的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农户,加大贫困户折股比例,增加农户收入,成为全国典范。

五、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大行动”,农村面貌改善明显。“两大革命”补齐短板。开展“垃圾革命”,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全县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率达100%,处理率100%;开展“厕所革命”,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8%、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7%,有农村公共厕所的村占比达100%。“五字法”引领变化。创新推出“拆、收、改、栽、画”五字工作法,创造性提出“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建设行动,全县建设5万余个,“四小园”建设模式在全省推广,创建“美丽宜居乡村”达标村46个。“三制模式”打造亮点。为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行押金制、积分制、有偿制,探索“市场主体回收、公共财政扶持、专业机构处置”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路子,在全市首创“十二分制”农资管理办法,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回收点109个,回收处置全覆盖,组建秸秆粉碎社会化服务队,就地粉碎秸秆还田2.08万吨,建成种养循环示范基地3个。

六、农民生活条件显著提高。

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全县26个市级贫困村如期“摘帽”、3793户9358名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全面完成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34元,较“十二五”末增长55.95%,列全省高收入组26位,荣获“2020年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称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5年的2.069:1缩小到1.78:1,优于全国全省。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设农村道路270公里,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域安全饮水工程基本建成,光纤进村入户全面完成,5G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全县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全市率先全面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全面推行“卫健E通”工作,家庭签约医生达100%,并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电子化;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图2 青神县2015—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七、农村基层组织不断建强。

基层管理队伍不断建强。配齐配强村(社区)常职干部325名,实现乡村治理有人可办事。村级阵地上档升级。全面完成村(社区)阵地标准化建设。打造“青神先锋”智慧党建品牌,完成试点村智慧党建项目验收。基层组织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建立党员先锋服务队458个、基层便民专业化服务队24个、社会志愿者服务队26个、网格员服务队39个。构建村民自治村级治理体系,村(居)务监督委员会100%覆盖。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率先在全市完成“雪亮工程”,获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诸葛村获评全国文明村,百家池村、兰沟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八、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

两项改革成果丰硕。高质量完成县级部门机构改革、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把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先手棋”。全县确权登记19.6483万亩承包地、47863农户,登记率100%,颁证率99.42%,率先在全省脱密确权登记数据并交农业农村厅入库,率先完成确权登记数据挂网。扎实推进三项省级试点“组合拳”。成功争取到四川省唯一国家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县、省级深化新型职业农民制度、第二批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省级试点县。圆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完成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完成77个村(涉农社区)、549个村(居)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完成10个村(社区)、3个村民小组集体资产股权量化,量化资产305.26万元,设置个人股3052634股;统一规范开展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持续推进中省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全县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的村有9个,占比15.52%。

第二节 “十四五”形势研判

“十四五”时期,我县农业农村阶段特征、发展环境和比较优势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既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

一、认清阶段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要牢牢把握“五期”阶段性特征,描绘乡村振兴青神新画卷。一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二是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接二连三”步伐加快,进入农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期;三是消费需求升级换代,需求结构、供给模式、经营方式加速变化,进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期;四是城乡改革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商品、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频繁,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窗口期;五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进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生活美丽宜居乡村加速期。

二、善于把握机遇。

(一)责任使命更加重大。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莅眉考察时提出: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青神县位于成都都市圈核心区,地处眉山市“一核三带十片”的岷江流域粮食生产示范带,要坚定扛起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使命担当,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等重要指示精神,把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特色示范区作为服务“国之大者”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支撑、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实践载体,探索一条保障粮食安全与推进乡村振兴相融互促、与实现共同富裕有机统一的青神路径。

(二)战略位势更加凸显。从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看,紧扣全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战略,并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先手棋”,围绕全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青神县位于成德眉资区域内,是成渝地区和四川省经济和农业农村发展的先行区。从青神优越的区位条件看,市委提出了建设成都都市圈副中心这一总体目标,并提了“一市一地一区一城”的战略支撑和“中强、北上、东进、西优、南联”的空间战略格局。青神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核心区,全域纳入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必将成为成德眉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战场,应积极担当起成渝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带建设“桥头堡”的使命,为唱好“双城记”、建好“农业带”贡献青神力量。从“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看,《青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聚力建设全国晚熟柑橘集群核心区和成渝地区现代化特色农业示范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协同共建成渝地区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打造成都都市圈现代绿色农业核心区、样板区和示范区。

(三)发展后劲更加强劲。增速快。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89.82亿元,增长4.2%,增速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与全市持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亿元,增长11.8%,增速全市第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66亿元,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743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34元,增长8.9%,增速全市第一。特色强。2020年,全年椪柑产业产值达到18亿元,增长12%,全省首个柑橘博览园建成投用,西南地区最大的柑橘单轨运输基地投入运行,林下种豆新模式全省推广;全年竹产业产值达48.5亿元,增长18.3%,获评四川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四川省竹林风景线建设先进县、四川省自然教育(竹文化)国际实训基地,青神竹编成功入选全省“文化遗产+扶贫”典型案例之一。后劲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重塑青神经济地理格局,随着成乐高速扩容完成,天眉乐高速、岷江梯级航电和航道陆续建成投用,青神的区位将实现颠覆性改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为青神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两新一重”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将为青神全面提升开放广度深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做强产业发展基础等提供强大助力。

(四)农业农村地位更加重要。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看。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完成,我国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期。围绕优势产业,不断壮大规模;优化经营方式,积极开拓市场;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青神“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点。有利于我县抢先抓住战略机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柑橘等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大项目建设、重大会节举办等各项工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迈出更快步伐。从区域经济安全看。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与农业争夺资源的矛盾日趋激烈,人口的刚性增长、膳食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将推动我县农产品消费量大幅增长,在农业资源紧缺约束下,区域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压力将进一步增大。我县农业农村发展能更好为承接成都市产业转移提供回旋空间,发挥农业比价优势,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保障地区重要农产品供给,为我县不断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支撑。

三、敢于直面挑战。?

党中央提出了“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对标来看,我县还面临较大的短板和挑战。

(一)农业高质高效方面。一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总量不大。我县耕地少、人口少,2020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在全市仅高于丹棱,且没有制种公司和制种基地,椪柑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市的13%、15%,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市的11%、12%,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市8%、9%。二是耕地保护压力巨大。三调数据显示,2019年我县耕地面积为12.67万亩,比2009年二调的18.43万亩减少了5.76万亩,降幅达到了31%,要守住耕地红线压力巨大。三是农田水利设施短板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远远没有达到3000元/亩的平均标准,有效灌溉面积覆盖率低,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仍较为突出。四是农业园区化、集约化水平低。全县现有农业园区7个,其中省级四星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占全市的10%,省级园区占全省的1%。龙头企业少,深加工水平低,农产品附加值低。

(二)乡村宜居宜业方面。一是基础设施短板依然突出。交通方面,对农村道路提升缺乏系统谋划和持续性的投入;水资源方面,防汛设施和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调节能力较弱;通讯方面,全县光纤和4G基本实现全覆盖,5G对人员的聚集密度要求很高。二是乡风文明还有差距。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全县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占劳动力比例约三分之一。部分村级党组织活动载体不多,形式较为单一,村民对村集体事务参与度不高。

(三)农民富裕富足方面。一是农村居民收入与高收入地区差距明显。2020年我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34元,从全省来看,列高收入组26位,低于平均水平,与龙泉驿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等区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全市来看,在6个区县中居第4位,领先第5位的洪雅县不足1000元。二是农村集体经济整体较为薄弱。2020年,全县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的村仅有9个,占比15.52%,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17个,占比44.7%。三是城乡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以教育为例,城区学前教育、小学、初中校均人数分别是农村的约10、12、3.5倍。

第二章 全面开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青神新征程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十四五”时期,要深刻把握阶段特征,立足青神县情农情民情,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谱写好新时代“三农”工作青神新篇章。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莅眉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等重大机遇,大力弘扬“追求卓越、做小巨人”的新时代青神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现代农业园区为牵引,以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为核心,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农业高能级产业生态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晚熟柑橘集群核心区重点县、全国特色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成渝地区现代化特色农业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适应确保国计民生要求,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位,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的作用,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推行农业标准化,提升监管能力,加快品牌培育,不断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园区引领、产业兴旺。以创建国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导向,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做强产业基地,做响农业品牌,做大精深加工,做实经营主体,做好融合文章。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扩片成带、集带成面,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水平,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构建完善农业产业体系。

——坚持科技支撑、高效特色。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推进产学研融合、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育高素质农民。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强农村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配套,培育多元化农村市场主体,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推动农业农村多层次融合发展,增加农业“有效供给”,提升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第三节 战略定位

一、战略目标。

立足成功创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基础,突出椪柑、竹编两大特色产业,坚持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时期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奋力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区3个国字号标杆,乡村振兴工作、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示范。

二、发展路径。

前瞻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趋势,探索一条“特色化、集群化、现代化、品牌化、绿色化、融合化”的青神特色发展道路,打造高品质、高颜值、高水平的“三高乡村”青神样板。

——产业发展特色化。立足我县地域小、人口少的基本县情,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聚力提升柑橘、竹编两大特色产业,奋力做强粮油产业,培育壮大茶叶、奶牛、水产、蚕桑产业,使其真正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

——生产方式集群化。着力向规模要效益,培育壮大粮油、椪柑、竹编三大产业集群,以补链、强链、延链为重点,建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相对集中的原料生产基地或产业带,培育一批产业链条完整、核心竞争力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加工企业,引导加工企业向产业园聚集。

——物质装备现代化。结合我县四分平坝六分丘的地形地貌,以七大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通过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及5G、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进农业生产宜机化、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

——市场经营品牌化。依托“中国椪柑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等金字招牌,深入实施“竹里”品牌战略,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培育壮大一批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完善市场营销体系,扩大开放合作,让青神椪柑飘香世界、青神竹编享誉全球。

——发展模式绿色化。厚植青神绿色生态本底,以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业生态修复、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为重点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助推“碳达峰”“碳中和”早日实现。

——城乡发展融合化。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坚持以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多维制度联动,着力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图3 青神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

第四节 发展目标

按照“五年重大进展、十年显著见效、十五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

——农业高质高效取得新突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高效生态农业绿色化、数字化、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14万亩、6.25万吨以上;生猪年出栏18万头、存栏12万头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

——乡村宜居宜业焕发新颜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形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时代青神美丽乡村新格局。“美丽宜居乡村”达标创建覆盖率90%以上,5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农民富裕富足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健全,乡风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农民物质更加富裕、精神更加富足、生活更加美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6:1左右。

——农业农村改革焕发新活力。全面完成闲置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新型经营体系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四项全国改革试验区任务,力争形成全国、全省作交流推广的改革经验,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展望2035年,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绿色资源实现充分开发和价值转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建立,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主要农产品供给质量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专栏1青神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标

类 别

指 标

2020年

2025年

指标属性

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12.29

13.8

预期性

柑橘产业产值(亿元)

18

20

预期性

竹产业综合产值(亿元)

48.5

100

预期性

培育创建国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园区)(个)

1

3

预期性

培育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个)

1

3

预期性

培育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家)

12

15

预期性

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个)

22

30

预期性

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家)

18

30

预期性

现代农业产业支撑水平显著提升

高标准农田累计(万亩)

[10.23]

[11.27 ]

约束性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63.5

66

预期性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81

87

预期性

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静态库容量(万吨)

3

8

预期性

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粮食播种面积(万亩)

13.88

>13.88

约束性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6.25

≥6.25

约束性

生猪存栏量(万头)

12

12.5

预期性

生猪出栏量(万头)

18.3

30

预期性

猪肉产量(万吨)

1.2

1.3

预期性

禽蛋产量(万吨)

0.48

0.5

预期性

蔬菜产量(万吨)

7.4

7.5

预期性

“美丽青神·宜居乡村”成为都市圈典范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89.6

>93

约束性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

96

>96

预期性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

96.7

99

预期性

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比例(%)

100

100

预期性

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比例(%)

96.2

100

预期性

“美丽宜居乡村”达标村数量(个)

46

50

预期性

农民全面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培训高素质农民(人次)

77

200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1134

34160

预期性

城乡居民收入比

1.78∶∶1

1.6∶∶1

预期性


第五节 规划布局

围绕县域“一城引领、一带聚联、全域融合”的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全域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

一、产业布局。

围绕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总体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规模的原则,统筹优势特色产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形成果畜种养循环示范区、竹艺融合发展示范区、蚕桑高效发展示范区、粮油复合产业示范区、茶叶生态栽培示范区“五大示范区”的总体布局。

图4 青神县农业产业布局

(一)果畜种养循环示范区。

——建设范围:高台镇百家池村、白果乡甘家沟村、虎渡社区,西龙镇桂花村,罗波乡官斗山村、施家沟村、新桥社区、西坝村、龙泉村、宝镜村,汉阳镇文新村、小三峡村、汉阳场社区,青竹街道鸿化村、黑龙社区、桥楼村。

——发展思路:以柑橘、生猪、鸡、蜂等种养殖业为基础,推广以种定养的“猪—沼—果”循环模式和柑橘林下养殖模式,大力开展林下养鸡、林间养蜂,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广有科技、有品牌、可循环的发展模式,以产业链提升为引领,以推动产业融合、综合开发、产城协同为路径,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

(二)竹艺融合发展示范区。

——建设范围:青竹街道兰沟村、钟家山村,西龙镇长池村,瑞峰镇中岩村、天池村。

——发展思路:围绕竹产业高质量发展“1235”工作思路,形成一产优、二产强、三产兴的竹产业体系,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三产融合的竹生产体系,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竹经营体系,全方位、全链条、一站式的竹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全国竹产业研究中心、全国竹产业交易中心、全国竹产业加工中心、国际竹产业培训中心、国际竹文化体验中心五大中心建设,推进竹产业与科技、电商、文化、旅游、互联网等新业态深度融合,催生“竹+X”的“大竹业”产业格局,将青神竹产业打造成为引领时尚的高端产业、联通世界的开放产业。

(三)蚕桑高效发展示范区。

——建设范围:白果乡胡坝村、罗湾村,高台镇富塘村、杨店村、玉蟾寺村、安家坝村。

——发展思路:从政策、技术、产业链、效益等多方面着力,破除蚕桑产业发展瓶颈,促进产业持续发展。以推动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提高产业综合效益为核心,提升设施装备水平,高标准建设基地,高质量发展加工,高水平开发资源。坚持大企业带动大产业,加快推进技术提档升级,不断增强带动能力。

(四)粮油复合产业示范区。

——建设范围:青竹街道光辉村、季时坝村、黑龙社区、柳溪村、新光村、游滩社区、兰沟村、程家嘴村、白塔村,西龙镇观金社区,瑞峰镇刘家场社区、杨柳漕村,高台镇百家池村、诸葛村,西龙镇龙凤社区、观金社区;白果乡虎渡社区;罗波乡西坝村、新桥社区、宝境村;汉阳镇。

——发展思路:引导新型经营主体率先实现粮油标准化生产,促进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的实施,逐步实现机械化、数字化。鼓励生产主体开展标准认证,培育连片标准化粮油示范基地。推动优质粮油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打造以粮油为基础扩展至食品加工、物流、营销等多业态多要素集聚的优质粮油产业集群。

(五)茶叶生态栽培示范区。

——建设范围:西龙镇万沟村、观金社区、金花村、桂花村。

——发展思路:探索破解传统茶产业转型瓶颈,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宗旨,以绿色生态、品质为王为目标,定位高端茶产业市场,加宽改革创新,采取套种模式,做全生态产业链,积极培育本地品牌,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加深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新供给、新需求、新业态、新动力,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大力推广“茶+果”“茶+树”“茶+花”间作栽培模式。

二、功能分区。

按照青神县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现代农业“一带、两心、三区”的功能分区,统筹布局青神优势特色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旅游、文化、研发、服务等功能板块。

图5 青神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功能分区

(一)一带。

联动川南优势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带:涉及岷江流经青神县域带状区域。示范带串联起了种养循环绿色发展区、设施装备展示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农旅融合集聚区、数字农业展示区五个现代农业功能区,集中展示现代化农业要素与生产力。同时,示范带也是集聚青神电航工程、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的经济带和景观带。

(二)两心。

——农产品精深加工核心:以青竹街道为核心,以水果分选包装、生猪冷链分割、茶叶精加工、竹加工为重点,聚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业科研机构,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有效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打造青神县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产品开发等现代要素聚集的核心区。

——数字农业集中展示中心:位于岷东大道沿线白果乡与高台镇交界处,重点进行O2O模式、线上线下交易和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智慧化升级改造。建成集中央大厨房、第三方物流配送、农产品电商产业园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冷链集散市场,打造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城。以智慧农机、智慧灌溉引领提升现代农业管理水平,加强物联网、智慧云、益农信息社等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持续提高现代农业精准化水平。

(三)三区。

——东部绿色发展先行区:以高台镇、青竹街道、白果乡为核心,以柑橘、蚕桑、生猪养殖、粮油复合等产业为重点,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精致化种养循环示范基地,推广“智能信息+绿色生物+高效工程”集成技术,发展“生猪+沼气+水肥一体化+果园”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结合养猪场,配套建设粪肥还田管网、储存池等工程,实现种养循环。打造特色农业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先行基地。

——中部农旅融合集聚区:以青竹街道、白果乡、瑞峰镇为核心,依托特色竹产业、甘家沟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带、中岩寺景区等优势,把握滨江新区、岷东大道、岷江生态屏障等重点项目建设契机,以打造“竹艺水乡”农业主题公园、“椪香”农业主题公园、岷东大道柑橘产业绿色长廊景观带和观光节点、乡村民宿集群为重点,大力推进园区景区化建设,推进柑橘产业与旅游、文化、科技、森林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依托土地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统筹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突出产村一体、城乡一体、全域景区化,打造农旅深度融合集聚区。

——西部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区:以汉阳镇、西龙镇为中心,大力推行粮油产业全程机械化,推进果树小型机械化和水肥一体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土地开发等,完善“田网”“路网”“渠网”“林网”等配套,加快建设生态良好、集中连片、稳产高产、设施完备、有利于机械耕种的高标准农田。进一步完善产业道路结构,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为农旅融合发展打下基础;合理布设各类蓄、积、灌、排设施,修建或整治山坪塘、坡面水系、小型蓄排水、节水灌溉等工程,切实解决工程性、资源性缺水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三章 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莅眉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省、市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决策部署,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最大限度保耕地、多种粮、产好粮,最大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增收致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青神力量。


第一节 构建粮食生产新格局

突出“一园”引领,创建省五星级现代粮油园区。坚持设施化、园区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建设10万亩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推动粮油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打造智慧粮油、烘干仓储加工物流、科技成果转化等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集群,引领示范全县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两区”带动,打造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围绕粮食产业全产业链构建、农文旅融合新业态,规划建设田园乡愁粮食生产特色示范区和竹里稻香农旅融合特色示范区。在田园乡愁粮食生产特色示范区建成粮油高标准种植基地、良种品比示范基地、农事体验研学基地、乡村记忆传习所;在竹里稻香农旅融合特色示范区建成智慧农田示范基地、粮食科技转化中心、农事综合服务中心、田园景观农业主题公园。

统筹“三片”协同,建设粮经复合种植特色示范片。坚持因地制宜、全面统筹、集中连片、生态友好,分品种抓增产潜力,分区域挖扩面空间,在诸葛村、百家池村、兰沟村、西坝村、观金社区等平坝区域,建设平坝稻药复合种植特色示范片;在中岩村、胡坝村、白塔村、桂花村等浅丘区域,建设浅丘区粮油复合种植特色示范片;在季时坝村、汉阳场社区、沙河村等沙坝区域,建设沙坝粮蔬复合种植特色示范片。


第二节 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

统筹划定落实“三区三线”,强化耕地用途管控,全面推行“田长制”工作,健全地块“电子身份证”,坚决守牢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耕地恢复“三年行动”,严格规范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制度,建立健全部门执法联动协调机制和监督举报机制,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强耕地撂荒巡查监管和精准治理,巩固退草还粮成果,坚持“低效腾退、高效间种、经果上山”,有序推进低效果园、茶园、园林等农业种植园地分类优化改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推动化肥农药减量,持续改善耕地地力质量。


第三节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科学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2021—2030年)规划,加快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改造项目,建成“集中连片、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探索推广“低价有偿使用基础设施”模式,引导社会主体参与到建设管理中来。到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2万亩、提质1.3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耕地面积的70%以上。开展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新增农业新机械300台(套)以上。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以上。

第四节 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坚持节水灌溉、粮食增产、生态改善,加快推进复兴水库扩建、鸿化堰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及小型水库维修养护等项目建设,提升粮食生产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开展新型农村水务试点,深化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强化灌区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推进灌区智慧水利建设。推动河湖长制长效常态,加强重点小流域水污染防治,完善水生态监测系统,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工程,保证水功能持续利用。到2025年,中型灌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85%以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


第五节 推动粮油园区融合发展

坚持园区规模化、集约化、项目化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现代粮食全产业链升级,建成3万吨高标准粮食仓储设施,打造智慧粮油示范点、烘干仓储物流加工示范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示范点。因地制宜推广粮经复合三季轮种模式,加大良种和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力度,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实施稻田彩绘、稻草艺术等田园景观提升工程,让稻田变湿地、田园变美景。建成天台合作社、农耕文化研学基地,打造“竹里稻香”“田园乡愁”等主题公园,不断丰富农事体验、民宿、餐饮等新业态,实现农旅融合发展。积极融入“东坡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汉阳花生”“萤光大米”等小区域品牌,加大品牌营销力度,组织参加国际国内知名展会和线上营销活动,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到2025年,新培育粮油龙头企业1家,积极创建省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

专栏2“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重点项目

1.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改造提升工程。主要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持续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和建后管护等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2.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项目。新培育农机化服务组织5家,大力推广小火车、植保无人机、遥控履带式挖沟机、新型果实采摘机等新型农业机械500台套,支持业主购买拖拉机、耕整机、联合收割机、机械化插秧机、植保机械、畜牧养殖机械、排灌动力机械等农业机械设备1000台套,全面提高青神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减少劳动强度和劳动力。

3.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建立青神县土壤监测体系,完成全县农作物土壤测土配方工作,开展精准施肥,实现化肥减量;全面实施秸秆还田、农田休耕、绿肥改土、畜禽粪污种养循环利用、果园生草栽培等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解决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问题。新完成土壤有机质提升6万亩。

4.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鸿化堰、青龙水库等建成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复兴水库扩建工程,虎渡溪航电枢纽工程库区建设项目,大中型水库移民项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岷江右岸高石坝段堤防工程,岷江左岸青神县汉阳镇段及右岸罗波乡段堤防工程,岷江左岸青神县沙河坝段堤防工程,青神县思蒙河西龙镇长池及鹰台段防洪治理工程,岷江航电枢纽冲天槽治理工程,水利水毁修复工程,重点小流域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商家沟、韩家沟、毛家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筒车河(中下游)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等。

第四章 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锚定打造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区目标,围绕全省“10+3”和全市“58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立足我县比较优势,聚力提升柑橘、竹编两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生猪、茶叶、奶牛、水产、蚕桑产业,奋力把我县建设成为成渝地区现代化特色农业示范区。


第一节 建设全国晚熟柑橘集群核心区重点县

坚持实施柑橘“双品双晚”发展战略,突出“品种品质品牌”三品,奋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品种最优、品质最好、品牌最响的全国晚熟柑橘集群核心区重点县。到2025年,柑橘年产量达到18万吨,年产值突破20亿元。

一、突出品种“超前化”。

加强与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四川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储备一批优质特色的柑橘新品种,有计划地进行小规模试种和扩繁,确保未来青神柑橘产业发展能继续保持领先发展优势。加快推进晚熟柑橘母本园、良繁园建设,重点抓好青神县椪柑园区柑橘母本园建设,建成柑橘良种选育、繁育体系,发展良繁基地500亩以上,引进新品种10个以上,新建柑橘良繁园1个、品种示范园1个,良种繁育能力达到500万株/年。

二、突出品质“标准化”。

按照工业园区理念打造以椪柑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的柑橘产业。一是推进生产基地规模化。加快实施全国晚熟柑橘产业集群项目,以岷江东西两岸浅丘山地连片,建成高标准、高品质的椪柑、马克斗、晚熟柑橘三大生产基地,提质增效柑橘基地13万亩。二是推进产品加工集群化。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项目、千亩百亿农业加工园区项目实施,发挥冷链物流园、柑橘博览园示范带动作用,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链条完整、核心竞争力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柑橘龙头企业,不断提升柑橘加工业产值和商品化处理水平。三是推进发展模式绿色化。大力推广“一控两减三基本”,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100%。四是推进发展路径融合化。建成橘香农业主题公园,柑橘现代农业园区争创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和AAA级旅游景区,实现农旅融合。

三、突出品牌“市场化”。

强化政府在品牌创建、平台搭建上的主导作用,以“眉山春橘”“青神椪柑”为统揽,加快创建富有青神文化特色的区域性公共品牌。深入实施“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大力打造“三品一标”精优农产品,申报绿色食品10个以上,“青神南瓜柑”“青神马克斗”申报为原产地证明商标,“青神椪柑”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提升区域品牌价值。深化农商对接,推进与京东、快手等互联网平台合作,打造直播营销基地,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

专栏3建设全国晚熟柑橘集群核心区重点县项目

依托晚熟柑橘产业集群建设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其他项目,重点加强以下方面建设。

1.标准化基地提升。配套完善水肥一体化6000亩、施药系统4000亩。土壤改良500亩。推广林下种豆7000亩、生草栽培10000亩、绿色防控技术4750亩。

2.产地初加工建设。改造提升生产线1条,新建生产线10条,修建冷藏通风库2座。

3.新型主体培育。对联合体开展贷款全额贴息;购买软件建立果园管理平台和农产品可追溯平台;建立智能化堆肥发酵示范点3个;开展技术培训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份;建立新品种示范园1个,开展新品种引进培育示范推广。


第二节 建设全国特色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的指示精神,坚持做美竹林、做强竹业、做特竹艺,建成1个全国最大的竹纤维全价循环利用基地、1个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际竹艺旅游度假区。到2025年,竹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竹林面积稳定在20万亩。

一、提升竹原料供给能力。

加强竹纸原料竹培育,组建“斑布一号”等优良竹种实验室,推进规范化母竹繁育基地建设,打造全国丛生竹单产冠军。深化与周边竹资源丰富的区县合作,加快形成原料竹供应绿色通道,拓宽竹原料版图。支持竹下生态种植,打造以林下菌、林下药为主的全省竹林复合经营基地。开展丛生竹碳汇监测,形成丛生竹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数据,为碳汇交易奠定基础。

二、拓展延伸竹产业链条。

全力推动国家青神竹编产业示范园和斑布竹产业园建设,力争建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强化竹产业延链补链,招引竹食品、竹家居、竹餐具、竹纸包装等配套企业,形成以竹浆造纸为主,竹编、竹灯、竹筷等为特色的现代竹产业加工体系。加快竹制品机械装备化进程,提高竹产品生产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打造竹产业龙头企业,支持环龙新材料主板上市,培育云华竹旅、青竹投等规模企业。

三、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

建成竹产业研究院,推进四川省生物质精炼技术工程重点实验室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竹纤维全价利用、竹替木、竹替塑等开展新技术、新材料研发。支持环龙新材料优化生物质精炼技术和全价循环利用工艺,重点开展竹材卫品吸收芯材、竹纤维水凝胶等研发。鼓励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每年申报产品专利不少于3件,版权登记不少于10件。

四、推进竹产业融合发展。

抓好省级“特色小镇”建设,联动国际竹艺城景点,建成国际竹艺旅游度假区。竹编产业园建成全国性竹产业发展平台,成为成渝地区竹制品海关专属监管口岸和国家级竹制品检验检测中心。办好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深度参与世界竹藤大会等会节活动,做强会节经济。实施竹编全球推广计划,建成国际竹产业培训中心,开展竹文化交流和竹科普、竹技艺研学活动。推动青神竹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专栏4建设全国特色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重点项目

1.竹原料基地建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基地、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模式,建设尖山、天池、白果和西龙等竹原料基地。

2.产业融合项目。推进竹林康养旅游、天池尖山森林公园养生园、竹里稻香、竹里萤光、翠竹长廊、竹里巷子二期、竹里院子三期、竹里茶园、竹里菜园、竹里花园、竹苗圃基地等项目建设。

3.建立竹藤产业研究中心。依托企业建立国家竹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成立竹产业博士工作站,强化青神竹产业科技引领和智力支撑,共同推进竹产业研发和竹产业人才培养,共同推进竹产业品牌建设和市场转化配套完善的人才引进和激励计划。


第三节 做靓眉山南部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

按照眉山做靓五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布局,围绕“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以竹编产业园区、椪柑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以岷江文旅宜居度假带为纽带,打造“竹里”系列生态康养、文创旅游新产业、新业态,构建竹果文化,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转型新路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全域推进农文旅融合。

瞄准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以“岷江水上旅游廊道”为中轴,打造三线记忆旅游体验区、高台农旅度假区、白果新城旅游度假区、滨江新区旅游度假区、国际竹艺城生态旅游示范区、红色西山教育基地、中岩沙河旅游度假区、汉阳旅游度假区八个特色文旅组团。支持各乡镇(街道)围绕自然资源、产业特色、文化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旅游新业态。

二、深化农文旅资源开发。

依托岷江流域青神段独特的山水人文资源,深化对外招商引资,建设一批特色文旅项目。以竹艺旅游为重点,建设竹里稻香等系列旅游IP项目,形成竹林竹艺、研学体验、生态康养等旅游业态。以岷江旅游为重点,建设白果新城、唤鱼公园等项目,形成水上运动、都市休闲等旅游业态。以特色文化为重点,建设汉阳古镇、中岩沙河景区项目,形成山水寺庙、古镇古韵等旅游业态。围绕旅游新要素,瞄准“一老一小”,提升接待、购物、研学、养生等服务水平,打造智慧旅游,完善旅游标准化建设。

三、推动农文旅产品创新。

深入挖掘东坡、竹编、红色、蚕丛等特色文化,打造竹博会、椪柑节、萤火虫观赏季、东坡初恋等一批文化品牌活动,研发竹里、红色文化、萤火虫等一批文创产品,形成竹艺研学体验、红色革命教育、东坡文化寻访等一批旅游线路,创作歌舞演艺、精品文学、精品书画等一批文艺力作,创建特色旅游街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文旅融合示范区、民宿示范县等一批文旅品牌,支持云华竹旅、江湾神木园、青竹投、青文旅投等一批文旅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东坡文化、青神竹编、竹里萤光文创产品开发创新基地。

专栏5建设眉山市南部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重大任务

1.南部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建设镇、村。高台镇河坝子社区、百家池村,白果乡甘家沟村、虎渡社区,瑞峰镇中岩村、杨柳漕村,罗波乡宝镜村,汉阳镇文新村,青竹街道兰沟村、钟家山村、新光村,西龙镇万沟村、金花村等。

2.构建“三环线、五基地”。建设椪柑产业环线、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环线和岷江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环线,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奶业绿色养殖基地、德康种养循环基地和瀚海农业蛋鸡养殖基地。

3.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工程。加快竹艺水乡、橘香农业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国家青神竹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建成斑布竹产业园,实施竹里萤光(西山段)、竹里稻香、竹里巷子(二期)等项目,促进竹文旅融合发展。

4.竹文化果文化提升工程。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加强国家青神竹编产业示范园区、椪柑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产业链条。举办竹博会、竹文化节、椪柑节,发掘竹文化、椪柑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展示本土文化独特的内涵和魅力。


第四节 培育壮大五个特色农业产业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培育壮大生猪、茶叶、奶牛、水产、蚕桑五个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为“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的青神特色农业新名片。

一、生猪产业。

接续推进德康25万头生猪项目,建设生猪养殖200个单元。在全县7个乡镇(街道)改扩建畜牧兽医站办公场所、生物制品储备设施、动物疫情信息采集处理设备、配套冷冻库、冰柜、冰箱、冷藏箱等冷链设备。新建2个生猪规模化清洗消毒中心,配套相关的自动洗消烘干设备车辆转停场。在全县100家家庭农场和20家规模化养殖场配套整套监控设备,建立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管控追溯机制。到2025年,年出栏生猪25万头。

二、茶叶产业。

以西龙镇万沟村、鹰台村、金花村、桂坪村为核心,大力发展茶产业。做优茶叶品质,提升黄金茶、富硒白茶等高端茶叶种植水平,扩大种植面积,培育茶叶交易市场,推进茶旅融合,打造竹里茶园、果里茶园、花里茶园、菜里茶园,推动西龙镇打造“竹里茶源”,提升茶产业市场竞争力。到2025年,茶产业种植面积保持在3万亩以上,茶叶年产量18000吨(鲜叶)以上,年产值1.6亿元以上。

三、奶牛产业。

以瑞峰镇黄桷村、杨柳漕村、青杠坪村和青竹街道白塔村为重点,以涛哥哥奶为核心,大力发展奶牛产业。依托现有奶牛高效安全养殖基地,建成种养循环示范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奶牛高效安全养殖与特色柑橘种植种养循环的典范。到2025年,园区奶牛年养殖规模1800头以上,青储饲料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奶牛产业年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

四、水产产业。

以高台镇南坝子村、傅塘村、安家坝村为重点,大力发展水产产业。打造沙溪河流域特色名优商品鱼水产养殖带,加强高标准鱼塘建设,加强水产循环养殖发展,发展现代水产休闲观光垂钓,水产养殖原、良种供给能力显著提高,三产融合快速发展,地方知名水产品牌和特色餐饮品牌知名度明显提升。到2025年,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500亩以上,年产量达1000万斤,年产值3亿元。

五、蚕桑产业。

以白果乡胡坝村、罗湾村,高台镇南坝子村、傅塘村、双龙村、安家坝村,罗波乡施家沟村为核心,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加强高等级标准化桑树基地建设,提升蚕茧生产水平,提升蚕茧收烘初加工能力。到2025年,生丝年产量达到200吨,年产值达到1亿元。

第五章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顺应农业未来发展趋势,用现代农业园区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资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切实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第一节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

坚持以园区为载体,按照“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模式,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把7个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成适宜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集聚的平台,不断提高产业承载力,整合建设成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

一、持续构建“三园引领、多园集聚”格局。

奋力将椪柑园区创成省级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力争创建为国家级园区;奋力将粮油园区、竹编园区创建为省级园区。形成以3个省级(国家级)园区为引领、3个市级园区为支撑、1个县级园区为依托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实现省级(国家级)园区范围内农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以上,市级、县级园区范围内农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

专栏6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目标指引

序号

园区名称

主导产业

“十四五”建设目标

1

青神县柑橘现代农业园区

椪柑

省级五星级

国家级

2

青神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

粮油

省级

3

青神县竹编产业现代农业园区

竹编

省级

4

青神县罗汉柑橘现代农业园区

柑橘

养殖业

市级

5

青神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

蚕桑

市级

6

青神县西龙茶叶现代农业园区

茶叶

生猪

市级

7

青神县黑龙柑橘现代农业园区

杂柑

畜禽养殖

县级

二、突出四化提升园区能级。

以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园区认定标准为指引,在现有建设基础上,突出“四化”,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突出生产基地规模化。紧紧围绕现代农业重点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规模高效种养业,建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相对集中的原料生产基地或产业带。突出产品加工集群化。依托主导产业,引导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培育一批产业链条完整、核心竞争力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加工业集群发展。突出产业发展品牌化。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培育壮大一批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实现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全覆盖。突出发展模式绿色化。大力推广“一控两减三基本”,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确保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100%。

三、推进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

用好乡村振兴专项扶持资金,持续推进园区内基础设施、冷链物流加工中心等建设,扶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投入,整合各类性质相近、内容相融的项目和用途相关、投向一致的资金,推动园区建设;开展现代农业园区金融综合服务创新,农业农村产权融资服务改革创新;积极推广“政银担”合作模式,落实以奖代补、风险补助和担保业务费补助政策,加强与省农担对接,提升融资担保水平;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推广一批成熟的农业保险模式;在保障集体所有权、农户收益权的基础上,盘活用好闲置的农村经营性资产,吸引更多工商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大力实施招商战略,引进一批高端优质项目,有效提高园区内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引领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


第二节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

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培育创新链,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等融合类发展项目,支持建设一批产地初加工设施,重点支持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社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鼓励推行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设备共建共享,提升商品化处理能力。以冷链物流园区为基础,规划建设青神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农副产品仓储物流区、农产品研发区、农产品展示区四大区域,带动青神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青神县千亩百亿农业加工园区,以柑橘精深加工和茶叶精加工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依托本地企业和招引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园区,主要招引对象包括果酱、果干、发酵茶及茶饮品企业。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2.9:1。

专栏7农产品加工提质重点项目

1.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项目。规划青神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占地约300亩,分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农副产品仓储物流区、农产品研发区、农产品展示区四大区域,带动青神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

2.千亩百亿农业加工园区。新建占地60亩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以柑橘精深加工和茶叶精加工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2021—2022年,立足青神柑橘及茶叶优势,依托本地企业和招引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园区,主要招引对象包括果酱、果干、发酵茶及茶饮品企业。2022—2024年,建设以柑橘、茶叶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生产厂房、配套设施设备采购及安装。2025年完成加工园区建设并实现运营。

3.竹产业加工基地项目。通过青神县竹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拟购买竹编产业园区内占地64亩的三巨合璧公司(现嘉熙竹木租用),招引重点竹企业入驻。

第三节 完善农村商贸物流体系

依托我县“七纵两横三连一环”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以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多式联运为重点,培育引进龙头仓储物流企业,打造区域物流产业集群。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县乡客运站打造集邮政、快递、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满足“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多站合一”功能,大力推进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改进和提升农村物流供给,加快提高农村物流品质。依托10万吨果蔬分选仓储冷链物流基地,建成全省最大的川果出口贸易基地,争创全国冷链物流示范县。加强田间仓储、冷链设施建设,新增农产品冷链能力50000吨以上,果蔬冷链运输率达到70%。建设农村专业市场,推进城东、城北农贸市场等商业网点建设。

专栏8农村商贸物流建设重点项目

1.冷链物流园区项目。2021—2022年,以现有冷链物流园区为基础,新建1个低温包装车间,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用于水果低温储存及转运;新建1个食品级包装车间,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主要用于干果等深加工水果包装、储存等;新增加4条水果初加工生产线。2023—2025年,鼓励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和对外招商引资,拟新建冻库容量3.5万吨,实现冷链物流园区储存容量达5万吨,水果分选包装生产线达20条,项目建设面积达200亩。

2.田间仓储冷链设施建设项目。在全县各乡镇(街道)新建22个田间仓储冷链设施,增加冷冻库容量9350吨,配套相关设备设施。

3.果真妙环球保鲜冷冻库建设项目。实施1000吨冻库建设、低温分选车间建设。

4.新建3万吨粮油中心库项目。新征土地50亩,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新建一个有3万吨标准化粮仓、1万吨油罐及检化验室等附属设施的现代化中心储备库。

5.县、乡(镇)、村三级寄递网络完善工程。建设县、乡、村寄递物流仓储站点建设。

6.快递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拓展现有县客运中心站、孵化园区功能,整合寄递物流配送中心。


第四节 深入发展绿色农业

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深化畜禽粪污资源化治理水平,推广种养循环综合利用、养殖场改造提升、示范基地建设等方式,有效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100%。切实抓好水产尾水治理,认真落实水产养殖区各项管控措施,实现规模化池塘养殖户尾水治理率达99%以上。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建设智能化秸秆堆肥发酵示范点3个,鼓励农户采用就近就地粉碎、堆沤等方式还田利用,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推进废旧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继续推广“1元押金制”回收处置模式,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行动,加强对13个化肥农药减量示范点的监督指导,新增105个化肥农药使用量专项调查点。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草栽培、统防统治等高效绿色技术,确保耕地质量持续提升,化肥农药持续负增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源头控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能力建设,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不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件。

二、全面落实长江流域天然水域禁捕退捕。

加大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帮扶力度,扎实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后续跟踪等服务。加强渔政执法能力建设,建立禁捕指挥中心,成立专业巡河队伍,常态化开展重点水域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天然水域非法捕捞行为、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保持长江流域青神境内天然水域全面禁捕。充分利用“网络市场监测综合服务平台”对农贸市场、渔具店、涉渔餐馆等场所开展禁渔专项执法监管,彻底斩断非法利用野生鱼类谋利黑色产业链。全方位开展禁捕退捕政策宣传,提升群众禁捕意识,营造“不捕江鱼,不吃河鲜,保护岷江母亲河”的禁捕退捕良好氛围。

三、开展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绿满青神固碳行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不断提升生态农业碳汇。开展全县农业农村碳排放测算和碳达峰行动目标、路径和具体措施研究,依据省市农业农村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制定《青神县农业农村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行动时间表、任务书和路径图。深入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提升秸秆、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发展绿色高效种植养殖业。开展农业生态技术、绿色技术和增汇型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推进农业机械化节能减排,做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工作,加快淘汰老旧农业机械。推进农村沼气清洁发展。健全创新驱动与激励约束机制,健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绿色标准体系和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预警体系。积极开展低碳示范创建。

专栏9现代绿色农业发展重点项目

1.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畜禽养殖污染项目。完成87个单元生猪养殖圈舍的配套粪污资源化利用设备设施建设。

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项目。新建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回收中转站1处。各乡镇(街道)根据农业生产情况,建立1—3个暂存点,堆放面积200平方米。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一个堆放室用于暂存。建立一支服务队,负责收集处置全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

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畜禽养殖污染项目。新建刮粪槽、主粪沟、集粪池、化粪池、应急池、排污管道、沼气池、氧化塘、灌溉塘、沉淀池、排粪池、堆粪棚、搅拌池、异位发酵车间、集污池、拌匀池、排粪沟。购置并安装刮粪机、漏粪板、干湿分离机、粪污喷洒系统、MIPS搅拌系统、随动粪污搅拌器、集粪池搅拌机、叠螺机、预制板、抽水泵、排粪管、异位发酵车间翻抛机、排粪阀。

4.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控项目。建立农业病虫害监测体系,新增病虫害监测站20个,实现对柑橘、茶叶、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红黄蜘蛛、溃疡病、稻瘟病、贪夜蛾等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报。新推广生草栽培6万亩,推广绿色防控6万亩;成立病虫害防控社会化服务组织6个,新增植保无人机,病虫害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能力提高3万亩/年,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率超过50%,实现农药减量,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五节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

统筹发展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依托“智慧青神”“数字青神”建设,借助5G、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交互技术,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25年,农业信息化水平达到85%。

一、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

围绕粮油、生猪保供产业和柑橘、茶叶等特色高效农业,加强智慧农业应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加工流通、市场销售、安全追溯等环节融合应用。推动农机化与大数据智能化深度融合发展,强化智慧农业配套农机具和成套装备引进、推广。丰富拓展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建设智慧果园、智慧粮田、智慧农场等。探索建设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监测体系,建设农业产业数字化地图,提高对农业资源要素、生产过程、时空方位及生产环境的感知、诊断、决策能力,精准指导全县智慧农业生产发展。强化农业农村部门政务数据资源与涉农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关联分析和融合应用,服务乡村振兴。

二、发展壮大农村电子商务。

深化第二轮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体系,拓展大数据和直播营销服务。推进与京东、快手等互联网平台合作,巩固提升电商顺差县水平,擦亮“全国知名电商县”名片。加快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引导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市场主体到乡村布局。大力培育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销售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推动小微农产品生产主体与各类电商大平台的低成本精准对接。到2025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总交易额比重达到30%。

三、强化农村综合信息服务。

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合农村现有服务资源,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益农信息社覆盖率达到100%。结合“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社区功能的农业特色互联网村镇。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培育认养农业、创意民宿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电商惠农活动,加强对脱贫地区、脱贫人口消费帮扶。推进手机“新农具”应用,全面提升农民运用手机上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能力。探索发展农业生产“云服务”,加强服务供需智能对接、服务质量远程监管,创新现代化农业生产服务和运营机制。

专栏10智慧农业建设重点项目

1.数字农业建设项目。以柑橘智慧果园建设为重点,全县新建数字乡村农业产业园,打造农业产、供、销集成数字经济。以青神县椪柑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建立数字果园2万亩。建立一个数字果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个数字果园大数据应用分析、一个指挥调度中心和N个子系统(包括:环境监测子系统、病虫害防治子系统、水肥一体智能灌溉子系统、园区生产管理子系统、作物生长模型分析子系统、果品溯源子系统、信息发布与交流子系统等),全方位提升果园种植水平、管理水平和产品品质。

2.第二轮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计划总投资5050万元,重点建设7个子项目,包括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青神竹编O2O体验馆项目、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提升项目、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项目、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提升项目、农产品品牌培育推广项目、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培育项目。

3.眉山晚熟柑橘智慧气象数字果园试验基地项目。在白果乡建立晚熟柑橘智慧气象数字果园试验基地,开展晚熟柑橘土壤环境及碳循环监测、柑橘生理生态指标监测、农田土壤水分试验、柑橘高温、冻害等灾害性天气危害研究,建立无线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系统、晚熟柑橘农业气象指标体系、眉山市标准化的晚熟柑橘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和流程,为晚熟柑橘发展、防灾减灾等提供气象依据,为眉山市是全国晚熟柑橘最适区提供数据支撑,推进晚熟柑橘眉山标准成为全国标准。

4.旅游+智慧乡村建设。建立数字乡村云数据平台,立足大数据,发展智慧旅游。建设四个平台,开发八个智慧旅游业态,优化游客的智慧旅游体验。同时结合云数据平台,构建流量监测、营销数据、产业监管、游后统计、信息发布等旅游统计体系,以便更好地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第六节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深化与中柑所、农科院、川农大、省农机院等院所合作,开展农业草害普查研究,加快柑橘生草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天府粮仓”研究院,强化全国竹产业研究中心、斑布竹产业技术研究院、竹产业博士工作站等平台力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围绕竹、椪柑等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一批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布局建设一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特色示范基地,鼓励企业推广应用重大创新产品。加快推进“天府科技云服务”建设,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团队)、科研机构有效服务、无缝对接。探索建立技术交易市场,培育发展科技中介组织。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

专栏11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项目

1.建设乡村振兴研究院。对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青神乡村振兴研究院进行功能提升,形成集理论研究与政策咨询、实践指导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西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研究院。

2.建设竹产业研究院。积极向国、省、市争取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项目,争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竹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推进竹编、竹纸、竹家具转型升级,延伸竹产业链条;建成高校创新实践基地、全国竹产业信息化平台,打响“竹+”特色品牌。

3.建设“天府粮仓”研究院。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天府粮仓”研究院,加快粮油种植智慧农田、农业大数据与展示控制中心、科技创新转化中心等项目建设,建立水稻、玉米、大豆产学研基地。


第七节 擦亮青神金字招牌

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农业品牌建设与保护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夯实基础支撑,创新方式,优化政策环境,依托我县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形成一批质量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省内外竞争力的农业知名品牌。深入实施“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重点企业自主品牌、重要农产品品牌。大力打造“三品一标”精优农产品,完成“青神椪柑”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高标准举办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青神椪柑节两大品牌会节目。以竹制品、腊制品、柑橘等为重点,培育“竹予”区域公共品牌。


第八节 深化农业开放合作

主动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积极对接重大农业产业项目,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农业种养、农旅融合发展的龙头企业和高端农业项目。以竹编园区、椪柑园区、粮油园区等为载体,搭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努力打造环成都经济圈具有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现代园区。实施青神竹编全球宣传推广计划,探索在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青神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积极推进竹产业等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大力推动竹编、柑橘等青神产品、品牌链条式“走出去”。深度参与广交会、进博会、西博会等重大会节活动,用好国际竹藤组织、中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大竹海”“大峨眉”川渝文旅发展联盟等合作平台。持续办好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竹文化节、竹产品创意设计大赛、椪柑节等重大活动。深入推动竹编龙头企业与全球知名品牌跨界合作,充分发挥青神竹产业领先优势,全面构建青神“竹子联通世界”的开放发展格局。

第六章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完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第一节 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

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到2025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达到800家以上。培育和引进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品牌美誉好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壮大发展家庭农场。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到园区建基地、搞加工,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和经营方式。深化“企业+专合社+农户”“企业+村集体+农户”等利益联结,推广“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佣+社会保障”等新模式。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大力培育覆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金融等环节的多元化经营服务实体,推进社会化服务向产前产后延伸。


第二节 培育多元化农村市场主体

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民主合作、兴农富农的原则,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家庭农场培育和示范创建工程,到2025年基本实现行政村有示范场、村民小组有家庭农场。持续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比重达到15%。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合理引导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培育壮大多元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建立服务组织名录库,依托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推动实现服务供给与需求线上对接。支持各类农村市场主体建设区域性农业展示推广服务中心。加强供销社农产品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


第三节 加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深化建立带动小农户发展机制。扶持更多有意愿、符合条件的小农户发展为家庭农场。制定完善扶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政策体系,提升小农户自身发展能力。优先发展面向小农户需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设施导入小农户。探索建立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的约束性制度,引导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支持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公平合理的“收益分成”“资产入股”等利益联结机制。优化针对小农户的土地、金融、保险、补贴、技术等资源要素配置。

第四节 着力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进一步落实农民增收县委书记和县长负责制。支持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引导农民以产权、资金、劳动、技术等与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创新完善保障农民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盘活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房屋等资产,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保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农民转移性收入不减少。完善回引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进一步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稳定和扩大外出务工规模。深入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属地责任制。

专栏12联农带农项目

1.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项目。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36个,使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800家以上。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训8次以上,提升经营主体能力;推广“龙头企业+贫困户”的订单农业带动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5+4+1”合作社带动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实现农业现代化。

2.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项目。基层农民合作社辅导员培训4次以上,创建市级及以上示范社8个,创建县级示范社10个,合作社带动成员增收1000元/人,“空壳社”专项清理完成率、农民合作社章程完善率、乡镇(街道)专职管理员配备率均达到100%。

第七章 建设宜居宜业美丽竹乡

持续深化“全域融合、全域覆盖、全域布局、全民共享”城乡融合模式,培育一批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现代化特色小城镇,引导各类村庄有序发展和村民适度集聚。

第一节 培育特色农业强镇强村

以创建国家和省级重点镇、中心镇、特色小镇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功能分区、特色发展的原则,打造别具一格的特色乡镇。

一、强化乡镇功能分区。

着力提升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吸引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乡镇集聚,促进周边乡村居民就地转业,实现区域协同、错位发展。支持青竹街道打造国际竹艺名城,支持西龙镇打造省级百强中心镇,支持瑞峰镇打造生态文旅名镇,支持罗波乡打造美丽乡村示范镇(乡),支持白果乡打造国家级农村产业强镇(乡),支持高台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支持汉阳镇打造历史文化名镇。

二、彰显小镇特色魅力。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让企业主体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全面参与特色小镇建设。提炼竹、红色、东坡等文化经典元素和标志性符号,合理应用于建设运营及公共空间,建设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支持青竹街道竹编小镇、瑞峰镇竹林小镇、白果乡森林小镇、西龙镇森林小镇创建国家级、省级特色小镇。

三、分类推进村庄发展。

科学确定全域村庄布局和规模,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分类推进村庄发展。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编制完善“多规合一”全域全要素实用性村庄规划,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强传统村落特色和乡村风貌保护。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建筑及农房的抗震设防等建设标准和规范,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提高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逐步解决农村基本不设防问题。尊重农民意愿,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第二节 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纵深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六大行动”,实施家园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照明亮化、环境净化、乡土文化“六化”工程。持续推广“拆、收、改、栽、画”五字工作法,加强“四小园”建设,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提升村容村貌。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导“五有”要求,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完善垃圾、厕所、生活污水等设施管护机制,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水平稳步提升。落实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评选人居环境整治先进乡镇(街道),奖补资金统筹用于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到2025年,58个村(社区)分别打造1条以上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环线、1—2个示范点和50户以上示范户。以巩固拓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成果,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绿满青神”行动,培育建设竹基地2个、竹林康养基地1个、竹林人家3个,森林覆盖率达48.5%以上。深入开展美丽宜居乡村、森林村庄、最美庭院等示范创建活动,90%的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乡村达标村。

专栏13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重点项目

全面提升“六大行动”,加强农田秸秆综合回收利用、河塘沟渠渔道疏浚清淤、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农村美丽家园建设和村容村貌提升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管护机制建设。新改建农村独立公共厕所71座,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000座,全县无害化卫生厕所达99%;提升农田秸秆综合回收利用能力,在全县新建7个秸秆综合回收利用中心;疏浚清淤河塘沟渠渔道200公里,新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亭10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预处理中心7个;农村美丽家园建设和村容村貌提升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管护机制建设,改造农房风貌5000户,打造绿化节点15个,绿化50000平方米,新建村史馆15个。


第三节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同网

加快推进农村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城乡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进程。

一、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

依托我县构建“七纵二横三纵”的交通路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路网。以产业路、园区路、乡村旅游环线为重点,打造一批“农村经济干线”。加快推进县乡村组农村路网改善提升工程,织密农村公路“毛细血管”,加快通村组硬化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桥涵配套工程,配齐管理养护设施。打造交通路网内循环,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统筹城际、城市和城乡客运发展,合理规划城乡公交和便民小客车运营线路,继续巩固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二、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

全面加强农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乡供水能力,纵深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整体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加快村镇供水管网提升改造,农村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

三、完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

加快农村电力建设,加快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提升并统一城乡电网建设技术标准,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优化农村能源结构,积极推进第二气源管道工程建设,推进城市天然气管网及配套设施向镇村延伸,提高天然气入户率和燃气保障能力。持续改善城镇与农村用能方式,推广应用农村户用沼气、太阳能和天然气。优化完善农村加油加气站布局。

四、完善农村信息通信设施。

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推进光纤网络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覆盖,分类分阶段推进城乡关键节点的5G网络覆盖。推动农村水利、公路、电力、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进有线电视行政村联网全覆盖。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在乡镇、乡村旅游景点等建设。

专栏1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农村公路。“十四五”期间,力争完成新改建产业环线、旅游公路123公里,村联网路及通组道路479公里。

2.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恒辉天然气农村管道建设项目。


第四节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按照“六个一”的要求,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事项“网上可办”,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便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提升改造,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实验幼儿园分园建设、学道街小学校校舍改扩建等项目。推进乡村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落实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确保疫苗应接尽接,构建全民免疫屏障。持续推进乡村医疗卫生建设,推进“医共体”改革,完成全国首批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开展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推行“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逐步合理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特困供养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全力做好兜底保障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运营补贴政策,落实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补贴政策,营造更优发展环境。实施养老服务“七大工程”,加快推进西山片区养老院、东山片区养老院等项目建设,完成5个农村养老服务分中心和25个农村养老服务点建设。加快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实现乡村公益性公墓覆盖率100%。持续开展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众的关爱行动。


第五节 推动农村消费扩容提质

实施农村消费促进行动,鼓励开展汽车下乡和汽车、家电、家具以旧换新。支持网络购物、移动支付、信息服务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拓展。积极发展农村网红经济、直播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打造一批直播带货基地、乡村夜间经济集聚区、周末旅游目的地,培育乡村消费新增长点。引导农民自主网上购物或提供公益性代购服务,逐步转变农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加大农村市场日常监管和执法办案力度,聚焦食品药品安全、农资供应等领域,依法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规范农村市场秩序。畅通农村地区投诉举报渠道,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八章 建设文明和谐善治青神

第一节 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妥善处理改革前后资产债务、土地权属、收益群体等问题,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依法推动乡镇(街道)扩权赋能,探索建立乡镇(街道)职责准入制度,实行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备案制度。推进涉农领域“放管服”改革向乡村延伸。探索运用集约化、片区化和科技化等手段,完善“五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开展改革成效监测评估,强化风险防控。到2025年,公共服务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布局更加优化,新型城镇化体系更加完善,县域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二节 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提振农民精气神。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加大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治理力度。实施青神县基层文化阵地升级改造项目,推进各乡镇(街道)基层文化阵地提档升级。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推广百家池村“邻里百家”文明实践经验,打造青苗乐园、竹里成长等志愿服务品牌。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我家”等农村先进典型创评活动。推行“美德超市”“椪香橘力”等模式,倡导设置“红黑榜、优劣栏”,树身边榜样,扬新风正气。深入开展竹文化、东坡文化、苏母文化和蚕丛农耕文化进农村活动,编印出版《竹里村落》,弘扬“三苏”家风家训,增强文化认同。挖掘红色资源,建成红色西山研学基地。推进非遗传承,申报一批县级以上非遗项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建立文化能人选拔、激励机制,举办“文化惠民乡村行”、青神“竹里萤光”赏萤季、乡土文化能人展演等活动,办好全省非遗文化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椪柑节、采茶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第三节 加快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加强换届后乡镇(街道)、村(社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作风建设,抓实乡村振兴主题系列培训,建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筑牢乡村振兴一线战斗堡垒,构建一核多元乡村治理体系。实施村级阵地亲民化改造,逐步推广打造1个村级主阵地、N个村民小组微阵地的村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实效。探索村(社区)干部专职化管理,完善村级干部“选育管用”体系。常态化召开书记坝坝会,常态化开展先进村党组织评先定级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做强百家池村“邻里百家”等党建品牌,每个乡镇(街道)打造村级党建品牌不少于1个。完善村级权力监督制约机制,集中治理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一卡通”专项监督、“阳光问廉”全媒体直播。

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站(室)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法律七进”,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作用,开展《民法典》进乡村宣传活动,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推进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扎实推进“平安乡村·慧眼工程”建设,坚持乡村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方向,新增探头不少于5000个。实施青神县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项目,新建1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1套信息安全系统、1个传输覆盖网、7个乡镇(街道)及58个行政村(社区)的各类应急广播终端设备。巩固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形成持续打压高压态势。优化网格化服务水平,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保持农村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农村安全专项整治。开展省、市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工作,力争创建省级示范村3个,市级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5个。


第四节 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青神优才”工程,完善农业农村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加强成眉人才交流,广聚英才共谋青神乡村振兴。落实“党政干部蹲苗培养计划”“百名基层人员引进计划”“千名人才下沉服务计划”“万名本土人才培育计划”“优秀人才关怀激励计划”五项基层发展人才支撑计划,引导人才流向基层一线、干在基层一线、成长在基层一线。优化中农大·青神乡村振兴研究院要素配置,整合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做强高端智库平台。以农业农村改革、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为核心,深化研究院系列调研、培训、论坛和交流学习“四个系列”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实施乡贤回引工程,完善对返乡下乡人员金融信贷、财政支持、创业服务等扶持政策,吸引农创客、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士兵等返乡创业,鼓励退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到乡村发挥余热、施展才能。对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长效发展等表现突出的,纳入村级后备力量管理培养。支持返乡大学生、农村青年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创业,推进“互联网+农村物流”,创造更大市场和更多就业岗位,引导大学生、农村青年回乡就业。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椪柑大王”“田园名星”等培育行动,每年评选“领头雁”“土专家”和“田秀才”不少于20人,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优化遴选、培训、认定、扶持职业农民模式,建立职业农民动态管理制度和进退机制。优化柑橘出口基地备案扶持、冷链仓储、农产品加工、“三品一标”等扶持政策,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建立科研立项、成果评价、成果转化机制,完善股权期权分享、领办创办企业、成果权益分配等激励办法。全面开展乡村能人培训,加快培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村经营管理人才。

第九章 探索农村改革青神模式

用活用好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政策,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效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第一节 高质量完成国省级重点改革任务

抢抓中央农办三农政策基层联系县机遇,下足功夫完成闲置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新型经营体系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四项全国改革试验区任务,高质量完成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全面推广盘活闲置宅基地、土地延包“113”模式经验。推进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发挥好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联盟作用;抢抓眉山进入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机遇,引导金融、社会资本高效投入乡村振兴;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加快迈向共同富裕。


第二节 健全农业农村投入优先保障机制

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推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提高资金聚合度。深化财政支农方式改革,推动财政支农从“直接投”向“间接投”转变。积极发挥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作用,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融资难”问题。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融资工作,稳慎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模式。大力支持国有农业投资公司参与重点领域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做好项目储备,争取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乡村振兴项目。探索支付服务和信用信息服务创新。加大“政银担”“政银保”合作支农模式创新力度,扩大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推进更多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产品。


第三节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贯彻落实《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全面规范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赋予市场主体资格。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定完善章程,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制。探索建立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依托竹里巷子等项目,采取流转、托管、入股等方式,推进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建立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举措,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多种方式与各类经营主体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利用集体资产资源,探索股份合作、资源合作、资金入股、租赁经营等新型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资产资源“三权分置”改革及扶贫资产、合并村资产盘活等结合起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快推进中省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2022年底前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2025年底前5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第四节 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推动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推动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加强进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扶持具备条件的入城农民工创业,提高择业和就业能力。提升城市包容性,推动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更快更好融入城市。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原有合法权益,探索建立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完善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政策,促进生态移民和失地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二、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

畅通城乡人口流动渠道,构建城乡统一的开放透明、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制定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完善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落实土地出让收入计提支持乡村振兴投入政策,创新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鼓励国有资本、金融资本、民营资本参与乡村建设运营。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改革和拓宽农业保险范围,满足乡村振兴发展多样化金融需求,降低农业发展风险。

三、统筹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健全城乡统一规划体系,统筹谋划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城镇建设、村落分布等城乡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统筹配置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资源,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健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推动道路、供排水、供电、信息、防洪和环保等市政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和统一管护。

第十章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实现青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节 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动整个体系从全面推进脱贫攻坚顺利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用乡村振兴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壮大产业稳定就业,加大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开展竹编、电子商务、种养殖等专项培训。统筹用好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分级确定县、乡、村、户资产权属,实行台账管理。落实公益性资产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持续改善相对落后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村级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扶贫救助体系,及时消除因病因灾导致新出现的贫困问题。


第二节 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衔接

将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更名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衔接资金)。过渡期内,充分保障“两不愁、三保障”兜底性资金,持续加大衔接资金投入,用于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资金统筹整合,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发挥财政引领作用,探索以市场化方式建立乡村振兴基金。接续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撬动更多信贷资源向脱贫人口倾斜,帮助脱贫人口发展生产和开展经营。过渡期内延续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节 做好扶贫与乡村振兴工作体系衔接

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工作机制、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注重规划实施与项目建设的结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纳入“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将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项目纳入规划中统筹实施。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第十一章 推动规划落地见效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统筹应用财政、金融、就业、产业、投资等政策手段,建立完善规划实施机制,推动规划目标任务有效实施。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坚决落实“四个优先”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行县负总责、乡镇(部门)抓落实、村(社区)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加强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强化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县委书记主要精力抓“三农”工作,当好“一线总指挥”。健全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及部门(单位)要开展乡村振兴帮扶联系,完善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推进机制。加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持续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具体部署,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训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乡村激励约束。


第二节 动员社会参与

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投身乡村振兴,搭建社会参与平台,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格局。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积极作用,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建设乡村振兴智库,健全专家咨询制度。宣传一批为全县乡村振兴作出重大贡献的农民、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基层干部等,强化舆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节 强化法治保障

坚持依法治农、依法兴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眉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制度化法治化。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平台建设,建强基层执法队伍,实行农业农村领域执法事项清单制度,构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对乡镇执法的指导监督,增强乡镇执法能力。强化农业农村普法宣传,抓好农村“八五”普法,建设法治文化长廊、法治书屋、法治驿站等农村法治教育基地,推动法律法规进农村,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第四节 突出项目支撑

加强“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项目储备,建立滚动项目库,按年度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计划,以项目为抓手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重大工程、重点任务、重要目标如期实现。坚持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跟着项目走,严格落实农业农村项目用地政策,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方式、工程项目投融资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撬动和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参与工程建设与管护。加强项目建设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

第五节 加强规划管理

做好本规划与国、省、市农业农村有关规划、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县国土空间规划等的衔接和统筹实施。抓好规划实施评估,建立督促检查机制,适时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对各项目标、任务、项目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创新监测评估方式,加强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大数据库,全面真实反映规划实施效果,为科学评估、决策提供支撑。

第十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环境现状

青神位于川西平原西南边缘,属川西平原与川西丘陵接壤的过渡带。县内江河纵横、溪流交错,水资源很丰富,有“一江五河三十二溪流”。全县幅员面积386.8平方公里,中性土质居多,碱性、酸性兼备,宜种性强。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47.96%,森林面积18562.9公顷。空气质量和水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


第二节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一、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

《青神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科学分析了“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的工作重点,对青神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本规划与《“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眉山市“十四五”都市现代绿色农业规划》等规划进行了有效衔接,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农业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与国家、省、市规划保持一致。同时,落实了《青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任务部署,并与交通、水利、文旅等相关规划进行了衔接,规划之间不存在矛盾和冲突。

本规划涉及的项目符合青神县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开发原则和保障措施要求,认真落实各项目环评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其实施可以把对各生态功能区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二、环境要素影响分析。

本规划实施后,社会、生态、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等方面可能存在以下环境影响。

(一)社会环境: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第一产业发展,推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但部分需征占地的项目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存在一定社会稳定风险。

(二)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开发不当可能新增水土流失,造成面源污染;林业资源开发项目开发不当可能破坏原有生态植被、新增水土流失、引来外来物种,影响生态平衡;可能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众多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和脆弱区产生一定影响。

(三)环境空气:施工期主要是扬尘污染,但对环境质量影响一般较小;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可能带来恶臭影响。

(四)水环境:施工期施工场地废水和施工驻地生活污水可能污染受纳水体和土壤;种植业农药、肥料过度使用,畜禽养殖业废水处理不当以及农村生活污水未有效处理,可能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五)声环境:施工期主要是施工作业机械噪声。


第三节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一、环境保护工作原则。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项目建设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与相关发展规划的关系;环境保护需作为重要的一项考核指标,落实到今后规划项目设计和具体实施的各个环节中。

二、减轻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和要求。

(一)减缓种植业环境影响的措施:深入推进化肥减量,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施肥等技术,加大生物肥料、水溶肥料、缓控释肥料等新型高效肥料的推广应用力度。深入推进农药减量,大力推广政府购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服务,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和长残效除草剂使用,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加强科学选用农膜指导,严禁使用超薄地膜,推广农膜减量替代技术,减少农膜使用量,开展液体地膜、新型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建立健全农膜回收处理体系。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农药换包装、现金回收、回收保证金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深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持续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二)缓解养殖业环境影响的措施: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严格落实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环保主体责任,督促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切实履行污染防治义务,配套完善畜禽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深入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畜禽粪污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全产业链,提高畜禽粪便还田利用率。科学划定江河湖库渔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严格执行水产养殖证制度,强化湖库水质监测。加快老旧池塘改造,促进水产养殖基础设施、生产设施装备全面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因地制宜发展池塘健康养殖、水库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和流水养殖。

(三)对重要环境敏感区域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和要求:规划项目可能涉及一些环境敏感区域,对实施规划有一定制约性。在选址、选线阶段应绕避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以及森林公园、重要湿地、文物保护单位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建设的区域。


第四节 综合评述

规划综合考虑了青神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与资源分布、地形与地貌特点和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与青神生态功能区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相关规划基本协调。落实各项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后,生态影响和环境污染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实施本规划总体可行。

附表

青神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项目库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址

性质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投资估算

(万元)

建设年限

责任单位

产业发展类(12个)

227950


1

晚熟柑橘产业集群建设项目

青神县

续建

一是标准化基地提升项目,配套完善水肥一体化6000亩、施药系统4000亩。土壤改良500亩。推广林下种豆每年7000亩、生草栽培10000亩、绿色防控技术4750亩。二是产地初加工建设项目,改造提升生产线1条,新建生产线10条,修建冷藏通风库2座。三是新型主体培育项目。对联合体开展贷款全额贴息;购买软件建立果园管理平台和农产品可追溯平台;建立智能化堆肥发酵示范点3个;开展技术培训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份;建立新品种示范园1个,开展新品种引进培育示范推广。

21300

2020—2022

县农业农村局

2

青神县省五星级

椪柑现代农业园区

建设项目

高台镇

白果乡

续建

加快椪柑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申创五星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力争建成AAA级景区。加快竹艺水乡、橘香农业主题公园和柑橘博览园项目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系统、现代农业设施项目建设,提升西南地区最大的柑橘轨道运输车示范基地水平。加快冷链物流园区和物流产业前置仓建设,推进果园标准化改造,完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不断提升柑橘加工产值和商品化处理水平。

20000

2021—2022

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

3

青井晚熟柑橘成渝

现代高效特色农业

带合作园区项目

青神县

新建

改造建成青井晚熟柑橘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6万亩。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标准化基地提升,建成出口基地1万亩、区域性农商集配中心1个,新型经营主体培育100个,提高融合发展能力。

5000

2022—2025

县农业农村局

4

青神县粮油现代

农业园区项目

青神县

新建

建设3万亩粮食种植集中连片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粮食种植区,形成10万亩粮经复合园区,新建乡道、村道、生产道路233.6公里,新建沟渠89公里,种植水稻5920亩,种植经济作物13750亩,打造节点6个,新建提灌站14座,重点布局仓储物流烘干区、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区、新技术、农机装备展示区。

90000

2022—2025

县农业农村局

5

青神县畜禽种养

循环产业园区建设

项目

瑞峰镇

西龙镇

罗波乡

新建

一、奶牛(肉牛)养殖种养循环基地建设:1.建设固体牛粪发酵烘干设备设施1套;2.建设液体牛粪高效洒施系统2套;3.建设自动化施用液体有机肥茶园350亩;4.购置安装饲料饲草本地化烘干设备1套;5.购置优质奶牛性控冻精1500枚;6.购置青贮玉米收割机2台;7.改造10000平方米半封闭牛舍为全封闭负压通风牛舍,建设空气净化系统3套;8.新建粪污输送管道15公里。

二、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对青神县煌苑生猪养殖家庭农场、四川省嘉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盛雅牧业有限公司、青神县骄子良种种猪场进行标准化改建,新、改建养殖圈舍面积10000平方米,修建疫病防控设施以及建设雨污分流等污水收集系统。

15000

2022—2025

县农业农村局

6

竹原料基地建设

项目

青神县

新建

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基地、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模式,实施“年万亩栽竹”计划,建设尖山、天池、白果和西龙等竹原料基地。

3000

2021—2022

县林业园林局

7

玉蟾、官厅现代

竹产业基地建设

项目

青神县

新建

以梁山慈竹、巨黄竹、斑布一号等优质造纸原料竹为主,在高台镇玉蟾寺村、白果乡官厅坝村建设竹原料基地,开展技术示范推广,打造玉蟾、官厅现代竹产业基地。

3000

2021—2023

县林业园林局

8

德康25万头生猪项目

青神县

续建

建设生猪养殖200个单元,年出栏生猪25万头。

49100

2019—2022

县农业农村局

9

青神县良种种猪场育种创新能力提升项目

西龙镇龙凤社区、新农村

续建

引进国外800头优质原种猪;建设能年提供优良祖代母猪4000头原种猪场,能提供父母代种猪16000头种猪场,形成辐射48000头父母代基础群稳定生产繁育基地。建立种猪育种核心基础群、筛选杂交组合、选育配套系。

4550

2023—2025

县农业农村局

10

富源牧业(眉山)有限公司提档升级项目

西龙镇

新建

场区屋面彩钢棚翻新8000平方米;场区PE膜改造;场区氧化塘钢构2300平方米;场区土地翻新绿化;青贮地管网改造6000米;种植土地整改(区域连片);场区青贮沟、收集池改造;场区沟渠、土建围挡改造;设备设施更新。

3000

2022—2025

富源牧业(眉山)有限公司

11

农业生产社会化

服务项目

青神县

续建

突出稳粮增收保供给,依托青神县粮经复合示范园区、瑞峰种养循环示范园区建设,培育做强一批社会化服务主体,聚焦农业生产托管,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促进中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完成服务面积9.29万亩,其中:水稻2.13万亩,玉米0.96万亩,大豆1.4万亩,柑橘4.8万亩。培育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5个。

4000

2022—2023

县农业农村局

12

百事康搬迁项目

白果乡

搬迁

完成百事康整体搬迁。

10000

2022—2025

县农业农村局

设施装备与科技创新类(8个)

47070


13

高标准农田建设

项目

青神县

新建

主要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新改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体建设内容为:土地平整300亩,土壤改良400亩,灌溉与排水工程包含山坪塘7座、蓄水池55口、沟渠24千米、田间道路工程41千米等。

15600

2022—2025

县农业农村局

14

青神县“五良”

融合产业宜机化

改造项目

青神县

新建

改造总面积4000亩,其中田块连通改造2000亩,缓坡化旱地改造1500亩,水平条田500亩。

5400

2023—2025

县农业农村局

15

青神县粮油数字

农业项目

青神县

新建

打造粮食为主导的农业科研中心。

1000

2022—2023

县农业农村局

16

数字农业建设项目

青神县

新建

以柑橘智慧果园建设为重点,新建数字乡村农业产业园,打造农业产、供、销集成数字经济。以青神县椪柑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建立数字果园2万亩。建立一个数字果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个数字果园大数据应用分析、一个指挥调度中心和N个子系统(包括:环境监测子系统、病虫害防治子系统、水肥一体智能灌溉子系统、园区生产管理子系统、作物生长模型分析子系统、果品溯源子系统、信息发布与交流子系统等),全方位提升果园种植水平、管理水平和产品品质。

9800

2021—2025

县农业农村局

17

青神县晚熟柑橘

国家数字种植业

创新应用基地建设

项目

青神县

柑橘现代农业园区

新建

以智慧果园建设为重点,建立田间综合监测站点、物联网测控系统,开展生长环境和作物本体的实时数据采集;对农机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开展精准导航、高精度自动作业和作业过程的自动测量;建设农业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系统,配置和整合精准耕整地、水肥一体化、养分自动管理、智能施药施肥、农情自动监测、精准收获等设备设施。项目建设规模5000亩。

10000

2022—2025

青神县青惠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18

青神县奶牛数字

畜牧业应用创新

基地建设项目

瑞峰镇

杨柳漕村

新建

新建原料奶收集系统,实现挤奶自动化:购买2×20位并列式挤奶机1套、在位识别系统40位、自动赶牛系统1套、自动分选系统1套、计算机管理软件授权系统1套、发情与健康监测项圈700套。购买安装圈舍通风、温控等设施设备,实现饲养环境自动调节:购买水床430位、温控喷淋680米、降温风扇200台、不锈钢恒温水槽10个、全自动牛体刷4套、牛颈枷430位、牛卧栏430位。新建智能化、数字化精准饲喂管理系统,实现精准饲喂:购买推料机器人4台、近红外线饲料分析仪1台、21立方牵引式TMR精准饲喂系统1套、全自动犊牛饲喂系统2套、全自动精料混合储存设备1套。购买自动粪污清理、处理设施设备:发酵床翻抛机1套。购买动物疫情诊断和防控设备:全自动液压修蹄车1台。

1966

2022—2025

青神县涛哥哥奶牛场

19

青神县蛋鸡数字

畜牧业应用创新

基地建设项目

西龙镇

新农村

新建

新建1栋青年鸡舍(10万只)。新建1栋成年蛋鸡舍(7万只)。新增一套全自动分拣蛋系统。

1304

2022—2025

青神瀚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

青神县外来入侵

生物种防控及新品

种示范项目

青神县

新建

建立外来生物防控示范点1000亩。建立西南地区水花生叶甲繁育中心,为周边省市提供水花生叶甲开展水花生生物防治;开展外来杂草的综合防治示范,集成以草治草、以虫治草等防控技术;建设水稻试点基地,进行土壤检测等。

2000

2022—2025

县农业农村局

绿色发展类(8个)

68519



21

青神县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渔政执法能力建设项目

青神县

新建

购置执法无人机2架,沿岷江青神段及其一段支流重点水域新安装视频监控10套。购置渔政执法快艇2艘,30吨级渔政执法船1艘。新建雷达1套。新建20米长趸船1座。

1475

2022—2025

县农业农村局

22

畜禽粪污资源化

利用整县推进项目

青神县

新建

对73个规模养殖场进行改造升级,建设节水设施27750平方米,沼气池4930立方米,储液池38360立方米,干粪堆积棚1676平方米,异位发酵床13260平方米;建设2个种养对接示范基地,建设10300立方米,铺设管网18000米;建设3个区域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

8644

2021—2023

县农业农村局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追溯进农场项目

青神县

新建

新建监管体系中心,在全县100家家庭农场和20家规模化养殖场配套整套监控设备,建立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管控追溯机制。

700

2021—2025

县农业农村局

24

青神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改扩建项目

白果乡

甘家沟村

新建

实验室进行扩建和改建,建成准备室、细菌室、血清室、病原室、培训室等;购置仪器设备,拟购置:纯水机、消毒锅、通风柜、生化培养箱、超净工作台、酶标仪、洗板机、高速离心机、生物显微镜、核酸提取仪、桌椅等教学设备1套等。

600

2021—2025

县农业农村局

25

乡镇畜牧兽医站

建设项目

青神县

新建

在全县7个乡镇(街道)改扩建畜牧兽医站办公场所、生物制品储备设施、动物疫情信息采集处理设备、配套冷冻库、冰柜、冰箱、冷藏箱等冷链设备。新建2个生猪规模化清洗消毒中心,配套相关的自动洗消烘干设备车辆转停场。

1500

2021—2025

县农业农村局

26

清洗消毒中心建设项目

青竹街道

罗波乡

白果乡

汉阳镇

新建

新建4个的生猪规模化清洗消毒中心,配套相关的自动洗消烘干设备车辆转停场。

600

2021—2025

县农业农村局

27

青神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追溯进农场项目

各乡镇

(街道)

新建

新建监管体系中心,在全县100家家庭农场和20家规模化养殖场配套整套监控设备,建立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管控追溯机制。

5000

2021—2025

县农业农村局

28

国家储备林建设

项目

青神县

新建

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发展林业产业,配套新建林间产业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

50000

2022—2023

县林业园林局

冷链物流类(4个)

44500



29

冷链物流园区项目

高台镇

新建

1.2021—2022年,以现有冷链物流园区为基础,新建1个低温包装车间,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用于水果低温储存及转运;新建1个食品级包装车间,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主要用于干果等深加工水果包装、储存等;新增加4条水果初加工生产线。

2.2023—2025年,鼓励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和对外招商引资,拟新建冻库容量3.5万吨,实现冷链物流园区储存容量达5万吨,水果分选包装生产线达20条,项目建设面积达200亩。

30000

2021—2025

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

30

田间仓储冷链设施建设项目

青神县

新建

在全县各乡镇(街道)新建22个田间仓储冷链设施,增加冷冻库容量9350吨,配套相关设备设施。

3000

2021—2025

县农业农村局

31

3万吨粮油中心库新建项目

青竹街道

新建

新征土地50亩,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新建一个有3万吨标准化粮仓、1万吨油罐及检化验室等附属设施的现代化中心储备库。

5500

2022—2024

县发改局

32

快递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

青神县

新建

拓展现有县客运中心站、孵化园区功能,整合寄递物流配送中心。

6000

2021—2023

县交通运输局

农产品加工类(2个)

54000



33

农产品精深加工

园区建设项目

高台镇

新建

新建占地约50亩,集精深加工、分拣、包装、冷链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

50000

2022—2023

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

34

竹产业加工基地

项目

青竹街道

新建

通过青神县竹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拟购买竹编产业园区内占地64亩的三巨合璧公司(现嘉熙竹木租用),招引重点竹企业入驻。

4000

2021—2022

县竹编产业园区管委会

农旅融合类(17个)

4929700



35

岷江农旅融合

示范带项目

白果乡

瑞峰镇

汉阳镇

新建

打造虎渡、中岩、汉阳农旅融合示范带,开展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民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设农业主题公园等。

30000

2022—2025

县农业农村局

36

竹林康养旅游项目

青神县

新建

依托尖山、天池得天独厚的竹林资源、良好生态环境、萤火虫景观,进一步完善基地配套设施,打造宜居、宜游的竹林康养旅游休闲胜地。

50000

2021—2025

县林业园林局

37

天池尖山森林公园养生园项目

天池村

新建

依托天池尖山省级森林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养生园及相关旅游配套设施项目,主要建设养心观光游步道、特色民宿、养心酒店等,力争将其建设成舒适、宜居、宜游的康养胜地。

5000

2024—2028

县文广旅局

38

青神县竹艺文化

旅游融合发展示范

项目

青竹街道

新建

新建竹艺文化展示厅、竹文化艺术空间、竹里萤光艺术中心、荧光餐厅、四季赏萤厅、荧光手作、荧光生态大棚、地下建筑、其他配套及设备用房、生态停车场等;农田整理1400亩;房屋风貌改造130栋;改造旅游道路全长1968米以及相关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景观工程等。

40000

2021—2023

青神国际竹艺城发展投资

有限公司

39

竹里院子三期

青竹街道

新建

主要包括建筑工程3714平方米(包括竹艺文化展示厅、精品民宿、其他配套及设备用房)、场地平整12147平方米、土石方工程7000立方米、硬质铺装1950平方米、道路152米、绿化4830平方米、风貌改造1300平方米等总平工程。

3600

2021—2022

县竹编产业园区管委会

40

竹里巷子三期

青竹街道

新建

新建思蒙河拦水坝文娱设施、汽车露营基地,打造生态护岸,优化河岸生态系统结构及附近民居风貌改造等。

2500

2022—2023

县竹编产业园区管委会

41

竹里茶园

西龙镇

新建

在成乐连接线、重要交通干道上有机结合竹元素、竹种植和西龙茶本,形成独有竹林风景环线。

1000

2021—2022

县林业园林局

42

竹苗圃基地

瑞峰镇

西龙镇

新建

瑞峰镇天池村、西龙镇观金社区新建优质竹苗圃基地1000亩。

500

2021—2022

县林业园林局

43

翠竹长廊

青竹街道

西龙镇

新建

在锦绣大道、黄水凼、兰厂沟沿路大力栽竹,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竹林大道。

500

2021—2025

县林业园林局

44

中岩景区保护利用开发项目

青神县

新建

新建游客接待中心、中岩酒店、天池民宿和天池场镇改建、打造天池万花园和梯田景观、黄水凼百果园、民宿等,同时建设约25公里贯通黄水凼、天池、中岩的游步道,3个停车场以及岷江水上娱乐等项目建设。

50000

2021—2023

县文广旅局

45

缤纷庄园项目

青神县

新建

项目总占地约278亩,主要建设游客中心、缤纷乐园、苏母研学营、庄稼庄园、烟花博物馆、户外拓展等项目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

42600

2021—2023

县文广旅局

46

岷江青神湖旅游

度假区项目

汉阳镇

新建

项目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以岷江青神段汉阳及虎渡溪两级航电枢纽工程蓄水所形成的“青神湖”为核心依托,顺岷江由北向南打造:高台田园岛屿康养中心(规划面积约为1500亩,计划总投资约为98亿元);白果新城休闲度假中心(规划面积约1200亩,计划总投资约95亿元);瑞峰古镇休闲文化中心(规划面积约460亩,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汉阳自然山水康养中心(规划面积约1000亩,计划总投资约45亿元)以及相关基础配套等投资约37亿元,建设岷江青神湖旅游度假区,力争将其打造成集文化、旅游、水上运动、休闲度假、研学教育、生态康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省级乃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3000000

2022—2031

县文广旅局

47

汉阳水府项目

汉阳镇

新建

依托岷江两岸山水资源,引岷江水入汉阳府,建设汉阳水城。同时以现有汉阳古镇为核心,辐射上至新路村,下到平羌小三峡5平方公里范围田园风光带,打造汉阳水府。主要改造汉阳民居,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汉阳酒店、2个农贸市场、30家民宿、2个停车场、汉阳博物馆,重建水码头及相关配套市政设施,开发平羌小三峡、茶马古道旅游线路等。

200000

2022—2028

县文广旅局

48

青神竹编特色小镇文旅提升项目

青竹街道

新建

依托四川省首批特色小镇—青神竹编特色小镇,拟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建设“一核两带四区”(国际竹艺城核心区;鸿化堰农耕文化景观带和思蒙河水上运动休闲带;竹品文创产业区、田园乡村体验区、思蒙河山水健康运动区、文化教育智创区),使青神竹编特色小镇组团式开放发展,进一步完善竹编小镇游客参与体验互动项目以及相关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将其打造成国际知名的竹特色小镇。

200000

2022—2030

县文广旅局

49

沙河岛文旅综合

开发项目

青神县

新建

依托沙河坝天然形成的小岛优势,开发打造以旅居车全产业链为主体,延伸至旅居车自驾车用户全面服务和体验,集星空民宿、水上乐园、婚恋会馆、休闲会务、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

800000

2023—2028

县文广旅局

50

三线记忆文创园

项目

青竹街道

新建

依托306、709老三线工厂闲置资源,打造新的三线文化传承基地,让游客可追溯三线历史,重拾三线记忆。三线记忆文创园主要建设机械博物馆、文创商店、三线工业风民宿、金属咖啡、蒸汽酒吧、齿轮餐厅、三线书店、扳手乐园等项目。

500000

2023—2028

县文广旅局

51

青神县国际竹艺城旅游基础设施项目

青竹街道

新建

新建旅游咨询中心2000平方米,旅游厕所400平方米,智能流量监测和安防消防、应急救援设施、景区智能化改造(智能售票系统、网上预约系统、智能解说系统)、停车场智能化改造(含加装汽车充电设施)1500平方米等。

4000

2023—2024

县文广旅局

宜居乡村类(5个)

129050



52

美丽青神宜居建设项目

青神县

新建

每年完成风貌改造、村容村貌提升2000户,完成全域安全饮水及到户支管建设,全县7个乡镇(街道)安装路灯1000组,全县52个村社区完成垃圾处置体系。

100000

2022—2025

县农业农村局

53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项目

青神县

新建

全面提升“六大行动”,新改建农村独立公共厕所71座,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000座,全县无害化卫生厕所达99%;提升农田秸秆综合回收利用,在全县新建7个秸秆综合回收利用中心;疏浚清淤河塘沟渠渔道200公里,新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亭10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预处理中心7个;农村美丽家园建设和村容村貌提升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管护机制建设,改造农房风貌5000户,打造绿化节点15个,绿化50000平方米,新建村史馆15个。

17000

2021—2025

县农业农村局

54

长江经济带农业

面源污染治理专项

畜禽养殖污染项目

青神县

新建

完成87个单元生猪养殖圈舍的配套粪污资源化利用设备设施建设,新建异位发酵床87个,4800立方米,匀浆池87口,2610立方米,应急池87口,1.74万立方米。配套翻抛机22台套。新建厌氧池531口、人工湿地池531口,共14888立方米。配套管网10万米。

1450

2021—2022

县农业农村局

55

青神县农村垃圾

分类处理项目

各乡镇(街道)

新建

在全县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从农户分类到收集运输处理分户各环节需要新增分类垃圾桶,改造村内垃圾分类池,改造乡镇垃圾地库,新增分类垃圾收集车辆、大型分类垃圾运输车,全县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率达到90%以上。

2600

2021—2025

县农业农村局

56

青衣湖调蓄湿地

建设项目

青神县

新建

新建调蓄湖泊250亩,配套建设绿化、亮化、景观节点、小品等。

8000

2022

县住建局

基础设施类(26个)

226785



57

产业环线、旅游

公路项目

青神县

新建

依托“四好农村公路”新改建123公里产业路、旅游路。

10000

2021—2025

县交通运输局

58

村联网路及通组

道路项目

青神县

新建

新改建村联网及通组道路480公里。

10000

2021—2025

县交通运输局

59

农村基础设施

管护项目

各乡镇(街道)

新建

对全县农村村级公路、村组机电提灌站、村组公共设施进行定期维修管护。

2500

2021—2025

县农业农村局

60

河塘沟渠清淤疏浚项目

各乡镇(街道)

新建

在全县境内的县级河流(沙溪河、思蒙河、筒车河、粤江河、金牛河等县内河段及其主要支流)和堰渠(鸿化堰、通济堰、洪咽堰主干渠及其港区内主要分支渠)及村组集体山坪塘进行清淤疏浚。打造河塘沟渠两旁绿色带,实现景观化。

6100

2021—2025

县农业农村局

61

青神县美丽家园建设项目

青竹街道

新建

在青竹街道辖村开展村庄卫生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做好农村住房绿化带建设,建设美丽家园。

3900

2021—2025

县农业农村局

62

青神县村庄公共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全县34

个村

新建

在34个村开展村庄内部道路建设和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15300

2021—2025

县农业农村局

63

岷江右岸高石坝段堤防工程

青神县

新建

整治加固堤防3.22公里。

4000

2021—2022

县水利局

64

筒车河(中下游)及商家沟、韩家沟、毛家沟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和水土

流失综合治理

青神县

新建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千米等。

1225

2021—2025

县水利局

65

鸿化堰、青龙水库等建成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青神县

新建

干渠整治22公里,进水闸、防洪闸等改造共计10座。

13000

2022—2025

县水利局

66

岷江左岸青神县高台镇女儿渡堤防工程

青神县

新建

新建、加固堤防1.99公里。

3900

2022—2023

县水利局

67

岷江航电枢纽冲天槽治理工程

青神县

新建

护坡整治8.7公里,新建桥梁1座约260米,疏浚河道约4.35公里。

25000

2023—2024

县水利局

68

岷江左岸青神县

汉阳镇段及右岸

罗波乡段堤防工程

青神县

新建

新建、加固堤防7.5公里,整治河道5公里。

9200

2023—2025

县水利局

69

岷江左岸青神县

沙河坝段堤防工程

青神县

新建

整治河长5.99公里。

7790

2023—2024

县水利局

70

粤江河山洪沟治理工程

青神县

新建

新建护岸3.5公里,清淤疏浚3.5公里。

1200

2023—2024

县水利局

71

万家沟山洪沟治理工程

青神县

新建

新建护岸2公里,清淤疏浚3.5公里。

1100

2023—2024

县水利局

72

青龙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青神县

新建

溢洪道7孔闸门改造、防水闸改造、冲砂闸改造等。

1000

2023—2024

县水利局

73

蔡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青神县

新建

整治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

190

2023—2024

县水利局

74

青神县思蒙河西龙镇长池及鹰台段

防洪治理工程

青神县

新建

综合治理河长8公里,其中新建堤防6公里。

3680

2024—2025

县水利局

75

商家沟水库

青神县

新建

总库容1182万立方米。

68000

2025—2030

县水利局

76

长征渠灌区新建

西山支渠

青神县

新建

全长24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

6000

2025—2030

县水利局

77

长征渠灌区新建

东山支渠

青神县

新建

全长22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4万亩。

5500

2025—2030

县水利局

78

长征渠青竹街道

程家嘴村至青城

水厂取水管道

青神县

新建

取水管道5公里,管径1.2米。

4000

2025—2030

县水利局

79

唐山水库

青神县

新建

总库容35万立方米。

3700

2025—2030

县水利局

80

农村电网改造项目

青神县

新建

实施全县农网改造、电网技改等。

10000

2021—2025

县经信局

81

恒辉天然气农村

管道建设项目

青神县

新建

新建乡镇农村天然气管道建设。

10000

2021—2025

县住建局

82

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

青神县

新建

完成全县地质灾害排危除险。

500

2021—2025

县规划自然

资源局

公共服务类(8个)

27772



83

义务教育薄弱环节

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

青神县

新建

改造义务教育学校校舍,购置教学设备设施等。

2000

2021—2025

县教体局

84

数字校园建设项目

青神县

新建

融合建设县校两级数字化校园平台,推进智慧校园和教育物联网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终端设备配备,升级改造现有设备设施等。

1000

2021—2025

县教体局

85

乡镇卫生院整体

搬迁项目

西龙镇

白果乡

罗波乡

新建

新建西龙、白果、罗波卫生院各5000平方米及配套附属设施和设备购置。

8000

2022—2026

县卫健局

86

西山片区养老院

项目

青神县

新建

新建西山片区养老院,占地14.9亩,设计床位300张,配套相关附属设施。

5972

2021—2022

县民政局

87

东山片区养老院

项目

青神县

新建

新建东山片区养老院,占地30亩,设计床位500张,配套相关附属设施。

8000

2022—2025

县民政局

88

福满堂养老院建设项目

青神县

新建

新建福满堂养老院,占地1271平方米,建筑面积2273平方米,设计床位80张。

1800

2021—2022

县民政局

89

公益性公墓建设

项目

青神县

新建

建设全县公益性公墓。

500

2021—2025

县民政局

90

青神县基层文化

阵地升级改造项目

青神县

新建

加大对各乡镇(街道)基层文化阵地的提档升级。

500

2021—2025

县文广旅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类(2个)

15000



91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后期扶持项目

各乡镇(街道)

新建

每年按实际情况提供公益性岗位200至300个;完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产业硬化道路、沟渠、蓄水池等;完成不少于总投入量50%的产业发展项目;按照每年在贷余额,对脱贫户贷款贴息;实施雨露计划;支出其他惠民方向资金。

10000

2021—2025

县农业农村局

92

扶贫项目、建档

立卡贫困人口后期

扶持项目

各乡镇(街道)

新建

1.道路建设:拟新建道路长50公里,宽3.5米,厚0.18米,C25砼;拟新建道路长25公里,宽4米,厚0.2米,C25砼;新开毛路20公里,宽5.5米;拟新建道路长25公里,宽2.5米,厚0.18米,C25砼。

2.沟渠建设:拟新建沟渠10公里,规格(0.8—1.4)米,三面光。

3.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山坪塘维修5口;石板堰沟渠维修1公里;石板堰提灌站抽水房改建涉及16平方米;新建蓄水池30口。每年增设公益性岗位400个;易地扶贫搬迁200余户后期扶持。

5000

2021—2025

县农业农村局

总计:92个

总投资:577.03亿元

上一条:关于印发《青神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印发《青神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