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凄美的青神故事
《青神,我来了》是一部关于知青的故事,它借今人之口,讲述青神历史上那一代人的故事。女主角苏念青是成都某摄影杂志社记者,开朗倔强,美丽时尚。对父亲曾插过队的青神县——第一代蜀王青衣神故里、大文豪苏东坡求学和初恋的地方非常向往。她不顾父亲的反对,前往青神参加第25届龙舟旅游文化节,不料却因此牵出一段被父亲深埋20多年的感情。导演力图将青神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剧中铺设了明暗两条线。明线通过苏念青和玩世不恭的同事王小虎之间因采访龙舟会而引发的一连串喜剧情节,紧紧吸引观众的眼球;暗线则是苏念青到达青神以后,在当地知情人闪烁其词的讲述中逐渐发现了父亲苏俊仁的秘密:他当年不仅是在青神当知青,而且还有一段尘封的情债。剧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人间至情,成为本片的首要特色。一个已逝多年,从头至尾没有一次出镜的穆小青是全剧的关键人物。无论是苏念青的采访之旅,还是苏俊仁的故地重游,甚至穆校长、牛大勇、王二嬢,所有的故事都因她而起,所有的眼泪也为她而流。但关于她,观众能看到的只是墙上一张古老泛黄的照片。悲情的故事并不少见,尤其是知青时代的爱情,确实可以挖掘出不少使人潸然泪下的故事,但能够在电视剧上强有力地表现出来,并能让观者流泪、闻者动情,则属不易。如果说第一次把青神方言搬上荧屏和主流媒体的《青神故事》能够把观众逗得开怀大笑,而这部电视剧则能让你情不能已,掩面落泪的同时感受到力量,收获到希望。
一群值得喝彩的青神人
该剧总策划、总导演邓友权是全国最佳电视编导奖获得者,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客座教授,更是土生土长的青神人。年过半百的他,属于少数几个至今还痴于梦想并坚持有所作为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的敬业精神和对电视艺术的执着的追求令人感动。他说得最多的除了演员们不计报酬的辛苦,更多的是提及这部剧的缺点和不足。虽然《青神,我来了》已于8月在四川电视台播出,但对他而言,“每个画面,每句台词,每个镜头都还历历在目”,精益求精的态度令人动容。问到拍片的初衷,他说了一句冷静而颇含哲理的话:“人,总得有追求,有想法,总想为青神做点什么。”而作为该剧的编剧之一,青神人邵永义身上同样也有一种基层文化人的担当。“如果说最先拍《青神故事》是源于艺术的冲动,向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这次拍摄的《青神,我来了》则是对这个信号的回应”。邵永义说,过去的青神偏安一隅,没有省道没有铁路,现在的青神产业发展了、交通发展了,经济和文化都起来了,此前的《青神故事》让青神走入全省人民的视野,而这部电影则有一个更真切的愿景:让那些曾经到青神下乡,曾经在青神留下故事人回来看看今天青神的变化。因此,《青神,我来了》在承接了《青神故事》中厚重的文化底蕴、绮丽的自然风光等富有青神特点的元素外,更是毫不吝啬地把大量镜头用在端午赛龙舟、岷江抢鸭子等青神独有的人文景观上。当然,值得喝彩的还有那些不计报酬,为演绎青神人自己的故事而甘于奉献的草根演员们。王敏,曾在去年的《青神故事》中出演多个角色,这次在剧中饰演男主角牛大勇。他在剧中角色重,戏份多,而现实生活中工作上任务又无人可替代,“往往就是还有几分钟就是我的戏,立马从单位上赶过来,有时候干脆带个笔记本电脑,把工作带到拍摄现场,见缝插针。”另一位41岁女演员罗雪梅原本是青神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为了拍戏,她只得把几岁的小女儿带在身边。“我拍戏,她就在旁边自己玩耍,有时候一个镜头反复拍到半夜3点,她也跟着我。”问到是否觉得辛苦,演员们都笑着摇头。“作为青神人,能拍青神的故事,是一种幸福,以后有机会,我们还会随叫随到,继续演下去。”
一种值得学习的青神精神
从《青神故事》到《青神,我来了》,无论表现手法还是演员演技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卢子贵认为,“凝结一心的团队精神加上对电视艺术事业的执着追求”是青神方言剧越拍越好的关键所在。“以有形的作品给青神创造了无形的财富”卢子贵用这样的话恰如其分地点出了该剧产生的社会效应。其实,在青神方言剧成功的背后,最重要的是有一群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大事的青神人,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对事业的执着和激情,有一股甘愿为青神这片热土付出的精神。在这部剧中,龙舟会是全篇的引线,也是亮点,宏大而激动人心的比赛场面是青神人精神状态的一个真实写照。青神端午赛龙舟,岷江抢鸭子,群众耍牛灯等传统文化第一次闪亮银屏,大量的青神元素极大地提升了青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招商引资,拿项目说话,文化人,拿作品说话。一部具有富有地域风情、文化底蕴的优秀影视作品带给了青神不可估量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青神人的故事并没有结束,目前,记者从剧组获悉,下一部青神方言剧正在积极地筹划中。
上一条:北京观众看《青神故事》有感
下一条:“老广播”轶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