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中岩是20年前,那是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除却欣喜和激动,我没能带走点什么,或者留下点什么。只有个别情窦盛开的男生女生才借着那清幽的山林暗送着秋波,奉献着殷勤,或者悄悄地牵一次手。
其后,我也曾去过中岩三次,但有两次未及峰顶,只在山脚下餐馆里吃烤全羊。只有一次,和朋友们雨中漫行,登上了峰顶。没有追逐,不曾嬉闹,只是悠悠地聆听着导游给我们讲述千古中岩的美丽传说。
再去中岩,我希望会见苏公,会见王弗,唤鱼池的神也能灵动起来,我许下的那个关于 “福”的诺言也能兑现。
雨后的中岩像刚刚出浴的少女,清爽得醉人,虽没有峨眉山、青城山那种大家闺秀般的端庄、典雅和俊秀,但也有一份小家碧玉似的清丽和素美。多情的岷江水从山脚下缓缓而过,把她爱护得纤尘不染。
有植物,山便不会寂寞。中岩的植物很多,竹是主打,翠绿得逼人眼。此外还有数不清的高大树木,一些树木主干上有许多茂盛的藤条交错缠绕,也不知是藤缠树还是树绕藤。少了人的打理,植物便肆无忌惮地疯长起来。竹叶肥润饱满到压垮枝头,一水儿地俯下身,在头上形成一排天然的绿色拱门。除了能听到间或的鸟虫鸣叫和溪水声外,别无其他声响,清静幽深绝不亚于青城山。
明媚的阳光透过密密层层的枝叶洒下丝丝缕缕班驳的身影,沿着时而宽时而窄的山路款款而上,心干净得没有任何一点杂念。尘世的喧嚣和烦恼像泡沫般一一碎裂,进到眼帘和心里的只有那巍巍的岩石和一大片一大片蓬勃的绿色。也许久居城市,离开绿色太久了,以致将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也定格为天伦。
唤鱼池旁,苏公还在,王弗还在,“不思量,自难忘”的感情还在。多少世间男女因慕名苏公王弗的美丽爱情,而不远千山万水,前往拜谒,当然也前往寻觅,或者前往许下愿心,但求今生也能拥有“不思量,自难忘”的爱情。
池里游鱼很多,什么颜色的都有,它们不怕生,也不怕人,无需击掌,也不用千呼万唤,只要往池里丢下一点食物,它们就争先恐后地聚拢来,有的还打个挺,跃出水面抢东西吃。俊朗的苏公和貌美的王弗静静地望着池边来来往往或假意,或真心的男男女女,不知在诉说着什么。他们会不会也因物质生活的丰盈而颓废了精神,而貌合神离,而力倦神疲呢?
拾阶而上,是牛头洞,是罗汉岩,是玉泉岩。那古朴端庄的遗迹使人联想到那一个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把人逼进一种远古的生活气息里。捧起一捧甘泉,真能映照出自己高高的发髻。和同行的友人席地而坐,拂一拂衣袖亦能一饮而尽。
一路延绵向上便是上寺,面前是著名的石笋三峰:三个形如笋芽的巨石呈“品”字形排列。穿过前两笋之间的窄道,往左拾级而上再往左转,是一个观景平台。石壁上刻有“古中岩”、“身心了了”的字样。尽管上寺名存实亡,没有了暮鼓晨钟,但站在这里,仍然会胸臆大开,“身心了了”。朋友一屁股坐在台沿上,放下黑的心,放下坏的肝,放下私欲,放下贪念,放下花花肠子,放下歪歪的脑袋。看着他虔诚的样子,佛也在偷笑。
沿着山道款款而下,这一路走得阳光跳跃斑驳,脚步也轻快起来。不知不觉一路拐啊拐,下啊下,绕过一道石门,眼前水光一闪,又回到了唤鱼池。鱼儿还在戏水,苏公和王弗还看着我们,祝福着我们。
上一条:神奇青神
下一条:中岩·唤鱼池·诺巨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