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程夫人
据史载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是怎样从小就教育苏东坡要成为一个高风亮节、品格高尚的人呢?
这三个小事可以一窥程夫人教子严格。一是从小教育苏东坡要有仁爱之心。苏宅院子里有一片小树林,林中栖居着多种飞鸟。苏东坡小时候最爱和小朋友们在这片林子中玩耍。一天,有一只非常漂亮的鸟叫桐花凤,被老花猫给逮着了,嘶咬之间,被苏东坡发现了,他从猫嘴里将小鸟夺下。正好程夫人路过,看见苏东坡手捧着鲜血淋沥的小鸟,便问明原因,并因势利导地教育苏东坡说:人不可乱杀生,如果随便杀生,那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做人要有仁爱宽厚之心,要爱惜一切有生命之物,一定要记住。这件事在苏东坡幼小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印记,这对他长大后步入官场,一生主张以仁政治国的政治思想不能说没有关系。四十年后,苏东坡为此还特意写了《记先夫人不残鸟雀》,详细记述此事。
第二件事是教育苏东坡非份之财不可妄取。有一天,苏家的佣人无意间踩坏了屋中的一块地板,发现地板下面埋藏着一坛金银珠宝,这意外之财引来了苏东坡的好奇,伸手去拿,却被程夫人拦着,严肃地对苏东坡说:“非份之财不可妄取一分一厘,做人要堂堂正正,切不可妄生贪财之念,这是做人的准则,一定要牢记。随即用土将这坛金银珠宝重新掩埋好,将地板修复如初。这件事同样使苏东坡受到深刻的教育,他一生为官清廉,从不贪财,受到世人的敬仰。因此,几十年后,苏东坡又为此专门写了《记先夫人不发宿藏》文章。
第三件事是教育苏东坡从小立志。志向是开启人生大门的钥匙,一个没有志向的人,他一生一定是茫然的。程夫人教子与众不同,她认为读书明理,学史明志,教子先教德,有德才能成大器。为此,在苏东坡十一二岁时,程夫人亲自教授学业,并重点把教学放在学习历史明志方面。史料记载,程夫人曾以范滂的事迹启发教育苏东坡树立正气。范滂是东汉末年桓帝刘志和灵帝刘宏时的一位敢于伸张正义、鞭挞贪官污吏、为百姓疾苦呼吁的好官。由于宦官专权,朝纲败坏,范滂因不肯阿附豪门权贵,触怒宦官,被两次逮捕下狱。当他即将被处死时,母亲到监狱与之诀别,范滂对母亲说:“我今天为正义而去死,请母亲不要为儿悲伤。范母深明大义,说:“你能为正义而死,虽死犹生,没啥可悲伤的。”范滂的事迹深深地触动了苏轼年幼的心灵,他动情的说,母亲,我长大了要做一个像范滂那样的人,你允许我这样吗?程夫人亦动情地说:“你能做像范滂那样的人,难道我就不能做像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于是,苏轼以奋历有为的壮志,更加刻苦读书。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苏东坡能立志成才,不仅成为一代文豪,而且人品操守,卓尔不群,这与他从小所受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发妻王弗
苏东坡的第一位妻子王弗出身书香门第,是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自幼好习古文,可以说是饱读圣贤书,堪称才女。她与苏东坡结婚后,整日陪伴苏东坡在书房里读书,有时苏东坡不能记起书中某一章节的内容,王弗都能立时指出,并能背诵全文,这让苏东坡非常敬佩。
有一天,王弗根据自己的读书体会,对苏东坡说:“军人打仗要讲策略,读书人要讲究读书诀窍,一个善总结的人则日思月进。”王弗的提示引发苏东坡深深的感触。他说:“我是该好好总结多年读书经验,以求最佳治学方法。常感到一本书的内容丰富得就像海洋一样的宽广无垠,而一个人不管有多么聪慧,总不能一下子把书中的内容吸收完,常陷入‘八面受敌’之中,这个矛盾常困扰着我”。王弗笑道:这有何难。那就不应八面出击,而要集中优势,一次次地分割包围。”苏东坡恍然大悟,连声称道:“对对对!比如想探究历史的兴亡,治乱和贤者的影响,就只从这个角度去读,不要杂入其它;如果要探索事情的原委,或者是历代典章制度,同样要全神贯注,一意求之,各个击破,再通联一体,就能永记不忘。若是泛泛而读,浅尝辄止,则似是而非,难有收益。”王弗说:“我就是这个道理,正如兵家所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苏东坡十分感激地对王弗说:“那就叫做‘分割包围’读书法吧”!苏东坡总结的“分割包围”读书法连毛泽东主席都在他的著作中给予高度评价。
苏东坡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不分贤愚贵贱,在他眼里天下无一不是好人。王弗认为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她非常担心苏东坡在人际交往方面栽跟斗,经常提醒苏东坡有三种人不可交:一种是阿谀奉承,说话持两端者不可交;二种是势利小人不可交;三种是不孝不忠者不可交。例如苏东坡在陕西省凤翔府任签判时,有一个叫章惇的人,与苏东坡交往密切。王弗从章惇的行为处事和谈话中看出,此人不但胆大心狠,而且善于迎合对方的思路讲假话。王弗对苏东坡说:你一定要防着章惇这个人将来可能会害你。王弗的提醒不由得使苏东坡想起一件事。有一次,章惇约苏东坡去一个叫仙游潭的地方游览,当来到一个深涧前,涧上架着一个板桥,桥板已经腐朽,百尺下有激流奔泻,四周是直立的峡谷峭壁。章惇要苏东坡过桥去,在对面峭壁上题字留念,苏东坡拒绝了。章惇便独自过桥,抓住一根树藤,到溪流对岸峭壁写了六个大字:“章惇苏轼来游”。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回来。苏东坡捏着一把汗,摇摇头,拍了拍章惇的肩膀道:“有一天你会杀人。”章惇不解说道:“为什么?”苏东坡道:“能将自己性命玩弄于股掌之上,也就能杀人。”苏东坡想到这件事,心里还真有些发怵。果然,章惇杀人不见血,他后来成为陷害苏东坡最大的元凶之一。
王弗死后,苏东坡无时不在怀念妻子的金玉良言。十年后,苏东坡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悼亡词,成为千古绝唱。
苏东坡与两宫太后
两宫皇太后,指的是曹太后和高太后。曹太后使苏东坡的生命得以延续,高太后使苏东坡的仕途达到顶峰,成就了苏东坡人生仕途的辉煌。
在神宗朝时,苏东坡因指斥朝廷中一批以吕惠卿、李定、舒亶、章惇等为首的奸佞之臣借“王安石变法”而祸国害民,他们便设计陷害苏东坡,制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字冤案“乌台诗案”。将苏东坡从湖州太守任上逮捕入京问罪。这帮人都要把苏东坡置于死地,而神宗皇帝又拿不准是听李定等人的话杀苏东坡呢,还是不杀。如果杀了苏东坡,又怕落下杀害贤良的千古骂名。因为苏东坡当时不但名气太大,而且深受百姓爱戴。自苏东坡下狱乌台,很快引起朝野震动。数日之内,京城盛传杭州、湖州、徐州、密州的百姓为苏东坡焚香祈祷,设坛祐天降福。中秋前后,一到夜晚,整座京城都飘荡着苏东坡那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绝唱。还有那些早已退隐的老臣们都犯言上书,为苏东坡请命。就连与苏东坡政见不同的王安石都上书皇帝说:“安有盛世杀才士乎!”
在这种情形下,神宗皇帝怀着矛盾的心情去见病中的祖母曹太后,征求意见。当曹太后听说要杀苏东坡,便说:“当年仁宗皇帝策试回宫,对老身说:‘朕今日为子孙觅得两宰相,乃蜀郡眉州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如今你不但不重用苏轼,反而还要杀他,是何道理?”神宗只得据实而说。曹太后听了说:“就因苏轼写了几句指责朝廷过失的诗,就要杀他,你就不怕落下迫害忠贤的骂名吗?就那一阕‘明月几时有’,天下能有几人写得出?”曹太后的话正击中神宗要害。接着,曹太后又说道:“我已一病不起,死后,不要发大丧,也不要开什么大赦,只是把这苏轼给放了,委以重任,不负先皇遗愿,我九泉之下也就冥目了。”
于是,神宗才将苏东坡放出监狱,责授检核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四年之后才将苏轼移汝州,也算神宗对苏轼的关照。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神宗死了,十岁的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高太后垂帘听政,全面废除新法,将新党人物章惇、李定等人尽皆赶出朝廷,重新起用一大批旧臣。首先任命苏东坡为登州太守。苏东坡到任五天后,又将他直接召回朝廷,担任礼部郎中。半月后,又升任起居舍人,又称右史,三个月后,再晋升为中书舍人,参与国家机密,紧接着又升迁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数月之内连升三级,创下了中国封建官场中“曾未周岁,而阅三官”的历史奇迹。
据史料记载,高太后与苏东坡曾有这样一段对话:
高太后问苏东坡:你现在身居何职?
苏东坡答:翰林学士。
高太后问:何以升迁这么快?
苏东坡答:仰赖太后恩典。
高太后摇头:这与老身无关。
苏东坡只好猜想说:是皇上的恩典。
高太后还是摇头:与皇上也无关。
苏东坡愣了片刻说:也许是有老臣推荐。
高太后仍摇头:与他们也没关系。
苏东坡大惊道:臣虽不才,但从不走不正之道以求升迁,还望太后明鉴。
高太后慈祥温厚地笑道:这是我早就想对你说的。这是神宗皇帝的遗诏。老身只是执行罢了。
在高太后掌权九年期间,苏东坡曾先后任职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并先后出任杭州和颍州太守。我们说这是苏东坡人生仕途中最为辉煌的时段不为过。
继妻王闰之
苏东坡继妻王闰之粗通文墨,忠厚善良,善于持家,是苏东坡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贤内助。她对政治不感兴趣。但善处于祸福之间,荣辱不惊。
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她对堂姐王弗留下的儿子苏迈视如己出。培养成才,这使苏东坡十分感激。但她在与苏东坡生活的二十多年里,唯一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就是朝廷派人将苏东坡从湖州逮捕入京问罪时,差役带着苏东坡前脚走,王闰之便从悲痛中清醒过来,立即跑进书房,将苏东坡所有的诗文稿件全部抱出来,一把火给烧了。并不停地念叨道:都是这些东西惹的祸,留着还会害人。果不其然,朝廷派来的差官也反应过来,立即返回苏东坡湖州官邸,搜集“罪证”,然而只见一堆还冒着青烟的纸灰。
王闰之这把火,可以说是烧痛了后世读者的心,那一摞摞文稿中,肯定有不少苏东坡的得意之作,也许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苏东坡全集》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然而王闰之这把火却拯救了苏东坡的性命,避免了“满门抄斩”之祸,而且使“乌台诗案”没有牵涉到更多的朋友。所以从另一个方面说,保住了苏东坡的性命,后世读者才得以读到“大江东去”,前后《赤壁赋》等千古绝唱。反之,苏东坡的性命没了,中国古代文学精品中会出现一页令人遗憾的空白。用一句民间俗语来说,这就叫“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
小妾王朝云
再说说苏东坡的小妾王朝云。在封建社会,纳妾被视为正常之事。而苏东坡是一个正人君子,生活作风十分严谨,王朝云跟随苏东坡纯属缘份。
王朝云自幼父母双亡,被杭州教坊行首素娘收养,成为一名没有入籍的歌妓。苏东坡杭州任通判时,素娘见苏东坡人品端庄,心地善良,便有心让年仅十二岁的王朝云脱离苦海,将她托付于苏东坡。直到王朝云长大成人后,在苏东坡贬居黄州艰难的日子里,才由王闰之主持与苏东坡圆房。
王朝云与苏东坡心灵相通,精神默契。据史料记载,有一天,苏东坡饭后在园中行走,正巧朝云与两个婢女走来,苏东坡一时酒兴上来,指着自己胖胖的腹部,问她们说:“你们说我这肚中藏的是什么?”
一个婢女抢先说:“大学士腹中当然藏的是锦秀文章啰!”
苏东坡摇摇头。另一个婢女掩鼻而笑,说:“老爷腹中藏的是天下民情和国事。”苏东坡仍摇摇头,又笑对朝云说:“你说这腹中藏的何物?”
朝云笑了,笑得有点苦涩,说:“是你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苏东坡一听,心灵为之一颤,眼圈都红了,感慨至深地说:“知我者,朝云也!”
王朝云跟随苏东坡二十三年,始终不离不弃,苏东坡两次遭遇人生大难,被贬黄州、惠州,王朝云义无反顾地跟随前往,她用一个“情”字走进苏东坡的精神世界,谱写了一曲千古恋情,为后世之人所称道。苏东坡一生作诗作词歌颂女子屈指可数,而赞美王朝云的诗词文章多达七、八篇。无不抒发对朝云人品的尊敬和对她真挚的情爱。如苏东坡评价她就像“幽独”深谷的海棠花,天姿自然,高洁美丽。
上一条:忆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青神老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