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作画
以织为情
一把篾刀 一双巧手
匠人之心,尽在一丝一缕间
在中国竹编艺术之乡青神
领略这项指尖上的竹文化
竹编(青神竹编),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流传于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的一种古老民间工艺,以人工将粗细不同的竹片、篾条编织成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在当地应用极广。
千载竹韵悠悠
青神竹编是伴随着当地桑蚕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一项传统技艺,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据说,自蜀王蚕丛氏教民农桑起,青神先民就用竹编“箕”养蚕。县境内汉墓中出土的“执箕俑”就是很好的佐证;到唐代,青神人民开始编竹篓拦洪化堰、凿山开渠、引水灌溉农田;宋代,青神民间竹编用品开始增多,并有了专门售卖竹制生活用品、生产用具的市场;明代,青神县人余承勋进京任翰林院修撰,其所用的竹丝书箱、膳食盒非常精美,朝野为之称道,部分用具流传至今,并藏于“中国竹艺城”;清代,青神精美的竹编宫扇被列为朝廷贡品,现有一把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
近年来,青神竹编工艺在匠人们的不断努力下持续发展创新,所编织出的竹编作品以其新、奇、特、绝的神韵而“艺甲天下”,现已发展成为眉山名片、青神文化符号、青神新农村发展支柱产业之一。
2010年,位于青神县的中国唯一竹编艺术博物馆建成,馆内陈列展示着青神竹编的各类艺术品。
匠心尽在丝缕间
青神竹编以特色人文景观、书法作品、名人画像为编织重点,采用天然竹材为原料,经过画框、绸缎等装裱方式,纯手工制作成精美的竹编艺术品。
青神竹编制作先从砍慈竹开始,包括刮皮、分篾、抽丝等多道工序。其加工原材料的工序极为繁琐:先将竹子分成薄如蝉翼的竹皮,再把竹皮分成1厘米宽的竹线;每一根竹线再分成48根甚至64根比头发丝还细的竹丝。
将竹子加工成竹丝,只算是编织前的准备工作,更难的,还是后面静心凝神地编织工作。
在青神,每一个竹编作品都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坚守,每一次经纬穿织都是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在竹编匠人的精心编织下,一件青神竹编艺术品可卖至上千元,因此在青神有着“竹丝贵过金”的说法。
以竹织出艺术珍品
如今,青神竹编除了保留传统的晒簟、簸箕、箩筐、篼、篮、粮屯、蒸笼、鱼具等30多种传统生产、生活用具外,还先后开发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混合竹编、套绘竹编、竹编家具六大类八大系列3000多种产品体系。
其中最绝妙的平面竹编,是将名胜风物、名家手迹、名人书画等内容以国画、汉书、木刻的手法进行再创作,并创作出《中国百帝图》《清明上河图》《百寿图》等颇具代表性的稀世珍品。
近年来,青神竹编作品先后获得十多个国际级、国家级金奖,青神县也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的称号。
上一条:青神龙舟节
下一条:青神牛儿灯
【关闭】